怎样才属于奢侈品

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成为奢侈品?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进驻中国,各类品牌的旗舰店、销售专柜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入各大商业中心。然而,由于国人们对品牌认知的缺乏度,导致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真正的国际顶级奢侈品牌得不到消费者的重视;相反那些真正在欧美市场毫无价值的品牌却被媒体、消费者吹捧上了天,自封为“奢侈品”。

何为奢侈品?——第一次与奢侈品接触

究竟何为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究竟包含了那些要素、具备了什么条件呢?
“奢侈”(Luxur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光”(Lux),原意指“极强的繁殖力”,后演变成为浪费、无节制。如今的大部分欧洲语言都吸收了这个概念,如在现在的英文中,奢侈是Luxury;西语中是Lujo;法语中是Luxe。确切的说,该词用以描述在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费用支出及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

早在十五、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这样定义奢侈品:“奢侈品就是甜品、糖、可可、咖啡与茶。”可是,今天奢侈品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当初意大利人给它的定义,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现在,国际上对奢侈品的定义普遍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了总人口数的13%,甚至更多,并且还在迅速地增长;可是在国人的眼里,奢侈品却仍旧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与浪费。事实上,我们不妨将奢侈品分为两个角度来看: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样一种“对保证人们体面生活并非严格需要的商品”呢?

奢侈品的涵义与主要特征:

奢侈品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它的界定是有显著差异的。具体说,奢侈品主要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

1)、稀缺性、 2)、历史性、3)、文化性、4)、地域性、5)、炫耀性、6)、时代性

鉴于以上几个特点,综合了各方面专家的研究;我们将奢侈品的基本涵义主要归结为以下三大点:

第一、奢侈品的概念是不断延伸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产品。

例如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对人们来说“奢侈品”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三大件”,此后便渐渐衍变为了电视机、电冰箱与电话。也就是说,这些物品从初期人们印象里的“奢侈品”,转而成为了如今的必需品。

第二、奢侈品的受众是少数人群,即社会的财富精英。

由于奢侈品的炫耀性特征,如今在中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攒上几个月乃至半年的工资去专卖店买一件类似于LV一类奢侈品牌的服饰或包,然后穿着或带着去挤公交车。这成为现阶段中国一部分奢侈品消费人群的显著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鼓励有能力消费奢侈品的人群,努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理念和贵族气质,以最终让奢侈品消费回归理性,成为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部分。

第三、就产业性质而言,奢侈品消费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精英行业,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我们享受奢侈品的同时也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顶级消费品往往是与成功的品牌、过硬的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乃至历史积淀、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的,而昂贵的价格却是最后的因素。也就是说,奢侈品不一定是最贵的,贵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奢侈品。从更深层次来看,奢侈品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奢侈品的两大认识误区纠正:

1、 奢侈品≠流行时尚品

对于奢侈品与时尚流行品的区别,笔者认为:奢侈品并不完全等同于时尚,它可以引领时尚,却不能与时尚划上等号;相反,由于奢侈品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流行时尚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引导乃至影响奢侈品的发展趋势。

虽然奢侈品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同时也具有历史性与文化性特征。了解奢侈品的人都应该知道,现在的奢侈品几乎全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文化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和历史的衬托。尽管如今大部分的时尚杂志、时尚网站都再大力地追捧各大奢侈品牌,强调“奢华”二字;但事实上这些时尚媒体非但没有将奢侈品的精华展现给大众,反倒将奢侈品过于的浮躁化了。由于大幅度的追捧,大批量的吹嘘,让这些原本具有相当价值的奢侈品品牌完全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内涵与深度,同时还混淆了大众的视听,让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误区:认为一些著名流行时尚的品牌就可以被称为“奢侈品”。

例如,现在在中国市场相当流行的西班牙时尚品牌ZARA就是颠覆了真正意义上奢侈品牌的最佳例子。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ZARA的成名是借助了它的快速复制时尚秀场上的时装样式、选取与各大顶级品牌相邻的店面做店址、以及貌似不太昂贵,事实上与其成本并不相称的价格为基础的。实际上,它并不具备奢侈品的稀缺性、文化性等几大特性,更不具有与奢侈品的一样的优良品质与过硬的口碑。换句话说,ZARA只能算得上是时尚的复制品牌。

2、 奢侈品≠昂贵的物品

正如在奢侈品基本涵义中所提到的那样:奢侈品的价格因素应该放在末位,最贵的物品并不一定就具备了奢侈品所应具备的几大基本特性。

例如,对于我们来说,麦当劳绝非称得上奢侈品,它大众化、廉价与普通;然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吃过麦当劳、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麦当劳的偏远山区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奢侈的物品。

综观目前流行的各大“世界最昂贵之XX”排行榜,笔者认为,不少的品牌并不能挤身于奢侈品的行列。例如,内衣中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曾推出过价值150万美金的天价钻石内衣,但事实上这一品牌却还不具有奢侈品的几大特性。

对于大多数能够消费的起奢侈品的人来说,奢侈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消费这些产品只是为了从中体验到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为绝非是“钱多烧的慌”。

正确看待奢侈品:

对于奢侈品,我们应该摆正态度。尤其是在认为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与浪费的中国,我们更应该理智与明确地来看待奢侈品的位置与价值。
至少笔者以为,“奢侈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论在哪个年代,哪个社会,都不能避免奢侈品的存在。即使我们的社会再抨击与排斥奢侈品,它还是占据了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炫耀自己的标志。

因此,这样的情况要求了国人端正对待奢侈品的态度,对于在自己能力之外的消费品,闻而不问。另外更要从经济与社会两重意义上来深刻认识这一概念,将奢侈品看作是高档的消费行为、以及能够提升人品位与生活品质的产品。

参考资料:九九奢侈品——究竟何为奢侈品?http://qiuzichina.blog.sohu.com/11057476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0
1、富贵的象征
奢侈品牌的品牌魅力是富贵豪华的。奢侈品(Luxury)源于拉丁文的“光”(Lux)。所以,奢侈品应是闪光的,明亮的,让人享受的。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传达了这些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权力。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如今,虽然社会民主了,但人们的“富贵观”并未改变,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能需求。“劳斯来斯”汽车就有贵族车的象征。
2、看上去就好
奢侈品牌所服务的产品必须是“最高级的”。这种“最高级”必须从外观到品质都能逐一体现。奢侈品的高级性应当是看得见的。正因为人们对其奢华“显而易见”,它才能为主人带来荣耀。所以说,奢侈品理当提供出来更多的“可见价值”——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好。那些购买奢侈品的人完全不是在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在追求全人类“最好”的感觉。“奔驰”汽车如此;“夏奈尔”时装也如此。
3、个性化
奢侈品牌往往以己为荣,它们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奔驰”追求着顶级质量、“劳斯来斯”追求着手工打造、“法拉利”追求着运动速度、而“卡迪拉克”追求着豪华舒适。他们独巨匠心,各显其能。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也正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很不象大众品,才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
4、专一性
奢侈品牌是十分专一的,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所谓品牌的专一性,指的是品牌只服务于某一个产品或某一类产品。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品牌多元化经营本身就是品牌管理的大忌,更何况是一个奢侈品牌呢?“皮尔·卡丹”(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奢侈品牌)曾经延伸到酒业上,生产了一个“皮尔·卡丹”葡萄酒,结果失败了。如果“耐克”敢这样做,也一定好运不长。“人头马”要是成功地推出一个洗发水来,“宝洁”一定是七窍生烟了。
5、距离感
作为奢侈品牌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即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使命。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所以,可以这么说,奢侈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
第2个回答  2010-01-22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现在,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追求奢侈品也是人们追求精致生活的体现。
推荐你一个奢侈品折扣网站www.17bright.com,里边都各大奢侈品牌的详细介绍。
第3个回答  2010-01-20
你可以多去关于奢侈品的网站上了解的,中奢网还不错啊,里面介绍的全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