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20多分,帮忙写个毕业论文,会计电算化专业,谢谢!

2007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2. 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3.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 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5. 小企业代理记帐探讨
6.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
7.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8.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9. 企业所得税核算探讨
10. 试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11.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12.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13.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14.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5. 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16. 谈谈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17.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症结与对策问题的探讨
18. 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19. 关于企业成本核算的探讨
20. 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1. 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2. 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23.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4.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5.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26.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27.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28. 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29. 环境会计问题探讨
30.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
3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32.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3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 企业利润操纵探索
35. 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36. 浅谈会计造假的常用伎俩及其审计方法
37. 浅谈2007新会计准则
38. 浅谈2007新审计准则
39.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40.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41. 企业破产的财务问题探索
42.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想
43.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研究
44. 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应用
45.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浅析
46. 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及治理
47. 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48.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9.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50. 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51. 企业设计会计制度探索
52. 关于会计准则的思考
53.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54.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研究
55.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56.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57. 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
58.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59. 试论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6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探索
61.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62. 由会计信息舞弊引起的思考
63. 固定资产核算的探讨64. 浅析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65.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的研究
66. 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67.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性思考
68.现金流量表分析探索
69. 企业会计报表的粉饰究源
70. 剔除“后进先出法”的思考
71. 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72. 论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73. 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74. 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及其协调
7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再认识
76.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对策
77.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
78. 中小企业利润操纵之原因分析
79. 会计信息的经济分析
80. 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
81.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与思考
82. 浅析企业所得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83. 浅析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84. 论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85. 浅议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
86. 谈谈企业的存货管理
87. 论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
88. 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应用
89.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90.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02. 对企业帐簿体系问题的研究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摘 要
  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会计制度也对该原则高度重视,但是会计谨慎性原则既有积极一面,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说明了会计谨慎性在我国的运用发展,界定了会计谨慎性原则涵义,论证了他的积极作用。分析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资产定义、企业收益及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指出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适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会计实务 问题 措施

  目录
  摘 要 I
  引言 1
  一、谨慎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 1
  (一)理论基础 2
  (二)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 3
  1.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3
  2.有利于防范风险 3
  3.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4
  二、谨慎性原则具体运用 4
  (一)在资产的定义方面的运用 4
  (二)在企业收益方面的运用 5
  (三)在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 6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常见问题 6
  (一)在操作中具有主观臆断性 7
  (二)与其他原则存在冲突 7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7
  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8
  (一)适度的运用谨慎性原则 8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9
  (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9
  (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 10
  (五)进行充分会计信息披露 10
  参考文献 12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引言
  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和投资者都特别重视资本保全,所以会计界愿意按谨慎性原则来处理企业有关资产、财务及企业收益等问题。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就确立了会计谨慎性原则,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这一原则做了进一步发展。
  就谨慎性原则本身而言,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谨慎性原则本身也具有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因此,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是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界同样极为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谨慎性原则,笔者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作一番探讨。
  一、谨慎性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程,而其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是一个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说,是《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将谨慎性原则明文列为我国会计实务的一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应该说,《 企业会计制度》相对于《 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债务、企业资产、企业收益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一)理论基础
  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我国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安全性原则,是一般性的会计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会计指导思想,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产生是与企业经营活动中到处充斥着不确定性和风险相联系。谨慎性原则的初衷就是来规避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恰当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原因在于:
  (1)高估收益使得企业的税赋增加,而在谨慎性原则下,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从而企业可以获得延迟缴税或减少税赋的好处。
  (2)高估收益和资产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和业主的乐观情绪。这种乐观的情绪使得管理当局或投资者在带有“水分”会计报告收益的鼓舞下做出错误的资本预算决策和投资选择,这不利于企业发展。而在谨慎性原则下,企业会计人员则可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挤出会计收益中所含的“水分”,进而提高会计收益的质量。这样管理人员和投资者就可以在充分估计企业未来所面临的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资本预算或投资决策。
  (3)会计处理一贯坚持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收益的稳定,从而减少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
  在企业会计实务中,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合理使用该原则,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诸多瞬息万变的不确定因素,一招不慎就可能将企业推向破产倒闭的边缘。对此,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这样,有利于企业在稳定中发展壮大。
  2.有利于防范风险
  企业在发展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企业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就可以对经营风险采用“资产估计和收益计量宁低勿高,损失和费用计量宁高勿低”的方法进行核算,从而回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采取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全企业资产的完善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保护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谨慎性原则具体运用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非常广泛,下面笔者就以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资产定义、企业收益以及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作阐述。
  (一)在资产的定义方面的运用
  关于资产定义方面的理论在国际会计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之争,一种观点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另一种则是从未来的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定义的。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第12条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人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入。某些情况下则需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直接或间接产生现金流量。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资产。
  我们说,企业对那些预期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如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等不良资产则不能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将他们列为资产,只会造成资产虚增,更会造成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
  对于待摊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则强调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对于待处理财产损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均应在年末结帐前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允许列示于资产方;对于开办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在企业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见,在企业资产定义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二)在企业收益方面的运用
  从收益的确认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确认收人的具体原则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应是谨慎性原则。收人多计,会直接导致利润与净利润的虚增,不仅加大企业自身风险,也会产生严重误导。
  委托贷款按期计提的利息到期不能收回时,应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己计提的利息;短期投资所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不包括己经计入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的部分)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在作为投资收益确认;在《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终止标准,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标准,而不再以原制度所规定的“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为标准;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材料、工资、福利、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凡此规定,都是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不高估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三)在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
  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中,谨慎性原则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以对企业债务的确认来加以说明。负债,依据产生的事实是否明确,未来偿付金额日期和受偿人是否明确或者可以合理确定,负债可分为可确定负债与或有负债。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l)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企业如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或有事项情况,就应及时做出判断以便按照谨慎性原则,估计金额,并作为预计负债人账。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常见问题
  任何事物的运用都有其两面性,因此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不例外,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归纳起来,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在操作中具有主观臆断性
  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本意是对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加以合理估计并及时确认,从而帮助企业在实际风险发生前化险为夷,保护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利益。
  但是,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也就不能排除人为因素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与控制。正是因为具有主观臆断性,谨慎性原则可能被企业用作虚减资产和利润的手段 。
  (二)与其他原则存在冲突
  谨慎性和其他的会计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冲突的一面。比如,与可比性、一致性会计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此外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的地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以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只要相同的交易和事项,就应当采取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各单位的经济情况和财务状况不同,管理者的意图也不同,预计损失和确认收入的具体做法也不一定相同,这就很难使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
  当然,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针对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谨慎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度的运用谨慎性原则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或不够谨慎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而扩大其缺点,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提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对(www.daixielunwen010.com)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在会计实务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处理企业资产、如何处理企业收益及如何处理企业财务等等,需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为此,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促使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树立会计界诚信、公正的形象。针对我国目前在业会计人员业务、道德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再教育工作,严格对会计执业资格进行考核,并致力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此外,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间的冲突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协调,力争减少它们之间的冲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当冲突发生时,要正确处理各原则之间的使用顺序。在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始终居于首要位置。若权责发生制与谨慎原则发生冲突时,谨慎优先;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2)在确定会计核算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后,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选用的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予以说明。
  (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与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结合,来强化约束机制。
  虽然《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规定得更加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难避免主观随意性。因此,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需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优化会计行为,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五)进行充分会计信息披露
  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总之,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林斌:《论不确定性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黄凯红:《稳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见《.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3]赵连卿:《浅析稳健原则及对其发展的思考》,见《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
  [4]杨晴:《稳健原则与配比性:会计准则中的两难》,见《四川会计》,2005年第12期。
  [5]陈向民:《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见《财经研究》,2003年第4期。
  [6]刘怀德:《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资料:http://www.daixielunwen010.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