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下来不执行会怎么样

我奶奶状告我父亲归还卖房款。法院最后也判决归还、如10内不归还,法院会不会拘留我父亲。如我父亲被拘留后是不是还要归还钱款?会不会对我父亲进行判决。会不会对我妈妈财产进行没收拍卖。
因为父母是82年结婚。那时候没有婚前公证,我妈妈的房子现在要怎么确定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呢?

不会拘留,如果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将会对其资产进行冻结、然后划拨给你执行人,不会对你妈妈的财产进行没收拍卖,但是会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资产进行冻结。

如果有能力但偿还但拒不偿还,情节严重的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

《民事诉讼法》第221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过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包括帐号,帐户、来往帐目和存款余额。冻结,是人民法院为了确保法律文书所确认权利的实现,不准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支取、转移。划拨,是将被执行人在银行的存款强制转让给权利人的措施。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扩展资料:

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权威性判定。

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有关的法律,就诉讼中发生的各种程序性问题和特定事项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所作出的结论性判定,就是法院裁判。

法院裁判作为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手段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法院裁判,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标志。法院通过对民事案件的审理,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体现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性。

其二,法院通过裁判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从而调整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秩序。其三,法院通过裁判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和特定事项,协调人民法院的内部工作关系,促使审判工作顺利开展。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裁判,一般包括民事判决、民事裁定和民事决定等,民事判决是最重要的法院裁判形式。

参考资料: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国法律法规信息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不执行法院判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对方也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根据《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扩展资料:

法院裁判 (Judgment) 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对诉讼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依职权所作出的判定的统称。法院裁判是法院依职权作出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结果,它体现了司法审判的权威。

依据人民法院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法院的裁判分为四种,即判决、裁定、决定和调解书。

参考资料:法院强制执行-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6

考虑到涉及到老人这个弱势群体,且有关父母赡养问题,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可能性很高

1、如果有藏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你父亲有可能被拘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2、需要归还欠款,这就是强制执行的意义

3、如果你父亲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可能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4、若是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可以进行拍卖来抵债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 

“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扩展资料: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1、妨害公务罪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向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

2、妨害公务罪的方法必须是用暴力、威胁的方法,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要求用这种方法。

但是,往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往往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到现场强制执行判决、裁定时(如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强制搬迁时),当事人用对执行人员实施暴力的方法阻碍执行,这既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又具有妨害公务的特征,通常认为,对执行人员使用暴力,目的是阻碍执行判决、裁定,因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更为恰当。

参考资料:

民事诉讼法——人大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8

得看情况认定。一,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二,以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以抵抗法院执行的;三,采用各种形式,转移资产,逃避法院执行的等,法院可以对其拘留,对情节严重,构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证据确凿的,法院可以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

孙旭权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张烜墚

资深刑事律师

张丽珍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林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绍熙

合同纠纷专业律师

杨鹏淋

资深劳动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立即咨询
第4个回答  2015-08-30

    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方的可执行财产。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对方如果有藏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法院可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如果对方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对方确无可执行财产,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待中止执行情形消失后,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

  第五百一十八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10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裁定中止执行:

  (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