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糖主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第2个回答  2019-11-16

“半糖主义”有四种不同意思,具体如下:

1、半糖主义:健康的生活态度

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

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真实的生活是一半苦一半甜的。苦日子是要过的,但是甜日子也要更加充分享受才对。

2、半糖主义:S.H.E演唱歌曲

《半糖主义》是台湾华语女子天团S.H.E於2003年发行的第五张专辑《Super Star》中的歌曲,是S.H.E的翻唱歌曲。原唱为欧美组合Play的《Cinderella》,收录于其2002年推出的同名专辑《Play》中。

3、半糖主义:香奈儿19号写作小说

《半糖主义》是香奈儿19号的中篇小说集,由《初恋情结》、《千金小姐》、《半糖主义》和《潮湿的南方》四篇小说组成。婚姻是一种开始,悲剧喜剧其实致死方休。

大学里风华正茂的时光,何浅紫初恋爱上穆焰品。毕业后,两个联手共创了自己的公司“紫焰”,爱情瓜熟蒂落,事业如日中天,外人看来家和万事兴。

财富并未给二人带来幸福,流失的日子将激情消耗殆尽,穆焰品商场拼杀,二人越走越远,走上人生婚姻的死胡同。对于初恋,对于婚姻,对于背叛,何浅紫有自己的态度:不能让你和一个已经失去感情的人过完下半辈子。

4、半糖主义:雨音演唱歌曲

《半糖主义》是雨音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S级翻唱 CD1》中,2006年1月发行。

扩展资料:

半糖主义现象

对爱坚持半糖主义当大量未婚者热烈同居的时候,一些结婚者却悄然分居,这果真应了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城”说,然而,此刻出现的婚内分居者,却不是因为离心离德,而是企图用分居来为爱情保鲜。这便是半糖主义的直接体现。

“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只需要悱恻缠绵,绝不要柴米油盐,有共同的生活经验,绝不用共同的房间……”黄舒骏的这首老歌描述的幸福理想现在已经成为婚内Solo族半糖主义者的家庭规范。

Solo男女们已结婚登记在册,他们的家庭比许多人要优越,但夫妇两人执意要在一个城市里分开相处,只在时间轴上的某一个点才相遇,共度浪漫后再各回各巢。他们与传统的分居人士截然不同,主动演绎着婚内的Solo身份,也就是“婚内单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糖主义:雨音演唱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糖主义:香奈儿19号写作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糖主义:S.H.E演唱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糖主义: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就是若即若离,不缠绵悱恻,也不远离……

  说到底,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非我们所愿;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现在有个词很流行——“半糖”,它的流行大概要归功于一个台湾偶像组合的歌曲《半糖主义》。
  歌里唱到: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本是一首爱情歌曲,讲恋爱的道理,但其实,半糖的涵义不仅对爱情有益,对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益,它其实就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分寸的把握,说白了就是凡事要有个度。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国的一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与半糖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点亲密,有彼此的关心,但又不会太近,不会妨碍他人的私密空间;比如我们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应该努力争取,顽强拼搏,但又不急功近利,不奢求强求;比如我们对情感的向往,应该懂得珍惜,好好把握,但不束缚他人,给对方足够的自由快乐;比如我们对婚姻的态度,应该常常在一起,但又懂得亲密有间的道理。甚至我们的穿衣打扮,一日三餐,都该学会“半糖”——不过分、不过度、刚刚好,这样才会最好地摒弃生命里的“苦”,品尝到生活中的“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07
婚姻心理医生情感心理咨询:半糖主义
现在流行了一种半糖主义。当激情不再,引发的不只是身体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距离。那么,享受“半糖主义”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为婚姻保鲜吗?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师为你分析。

从来不相信婚姻里存在“距离产生美”,也不相信所谓的“小别胜新婚”。能够天天黏在一起——自然,这对越来越社会化的职业男女而言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婚姻状态,但确实是结婚的动机之一。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认为让一个婚姻持续鲜活,确实需要时时保鲜,但是不是“相见不如怀念”就是对鲜活婚姻的良性刺激?

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屋子,人才是家的要义,在这个家,是吃现做的热饭还是打包回来的剩菜都无所谓,但一定要有两个人的声音——不管是笑声还是哭声甚至是两口子的吵闹声打架声。劳累一天,我巴望着赶紧回这样一个有人气的家。在这样一个家里,衣冠不整又怎样,睡眼惺忪又如何,坐姿不雅又怎样,脾气暴躁又怎样,哪怕言语不合立马顶起嘴动起手呢,没关系,因为这就是“一头猪在有房顶的屋子里”所构成的“家”,是想起就感觉温暖的所在。

而两个宣称要携手走过风雨无论生老病死永不离弃的男女,出于所谓的保持个性,所谓的存留隐私空间,故意“只做陌生人”,在各自的屋子里笑,在各自的屋子里哭,再欢快再悲伤,也仅仅属于一个人,无人分享,有谁共鸣。两个人再富有,两套屋再豪华,还是构不成一个有化学意义上具有温暖质感的家。

所以,那种渴望摆脱对方对自己的“黏”,渴望保有一种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的关系,倘若存在于情人之间,当可理解,但在一个婚姻里,这样一种有距离的爱,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跟某个人牵手前,也曾有过恐惧和茫然。但既然牵手,期待始终未变———两厢厮守,永不分开———如果可能的话。这样的想法,未免老土了些,在那些“容易接受新事物”人士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