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使用的对比的手法

如题所述

整体感知这首词,运用对比的句子只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句中的“犹在”和“改”形成对比。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译文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扩展资料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以致作者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作者广泛地使用了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于形象、抽象化之间,作者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愁思的真实内涵,却多的是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问天、问人、问己,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构架,使作者沛然的愁思得以贯穿始终,浑然天成泌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正是这种精细优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此词才得以几个世纪的共鸣千古传诵。
第2个回答  2016-04-19
整体感知这首词,运用对比的句子只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句中的“犹在”和“改”形成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4-19
作者广泛地使用了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于形象、抽象化之间,作者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愁思的真实内涵,却多的是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问天、问人、问己,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构架,使作者沛然的愁思得以贯穿始终,浑然天成泌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正是这种精细优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此词才得以几个世纪的共鸣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