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线城市?什么是2线城市?

还有什么城市啊?
一线城市有多少个?哪些?二线呢?
三线呢?四线呢?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线城市指的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正在或者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二线城市包括福州、大连、长春、泉州等等。

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扩展资料:

评选标准

2018年4月26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举办“新一线城市峰会暨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业魅力榜单。

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这份新的榜单沿用了以往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评估标准,并维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综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位次有了变化;15个新一线城市的名单及位次均有一定的改变。

具体为,4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5
凭什么我的城市不是一线?
 
坐标杭州
 
前一段网络上铺天盖地讨论的热烈,杭州,成都,南京,武汉,所谓新一线纷纷崛起,各自有阵营摇旗呐喊,一时间你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闹什么呢?无非是我的城市到底配不配得上一线。
 
什么是一线,现在谁是一线?
 
第二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心目中一致的北上广深么。而第一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众说纷纭。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我仅仅旅游过,并未生活过,没有发言权,而杭州,我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工作,迄今十余年了,所以在我心中仅对杭州做个自己的判断,围观的诸位品品,观点无对错,谈谈个人感受罢了。
 
杭州,二线城市,妥妥的。
 
凭什么杭州不是一线?这还是绕不过什么是一线这个话题。既然我们一向喜欢把事物分个三六九等。那么所谓一线和二线之间的定义必然取决于一个鸿沟。这个鸿沟必然是显而易见,毫无争议且在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那么作为吃瓜的群众,谈不了理论和数据,我就拿杭州和上海比,仅仅从一两件生活小事向这鸿沟窥上一眼吧。
 
前两天一个企业向我咨询,说单位有个孕妇要生娃,这名孕妇每月工资能拿到9000元,产假期间。单位要不要发产假工资?发多少合适呢?
 
我问企业你们怎么给她交的社保?按照什么基数交的?回答说按照最低的,省平工资的60%,一个月基数3000多。我沉默了下,回答说,女职工产假期间单位不用发工资,而是领取生育津贴,数额就是你们的缴费基数。
 
从9000多到3000多可差距不少。于是企业追问,那么差额部分我们要不要补足?
 
这个倒是有规定,根据《浙江省女职工保护办法》十六条规定,生育津贴低于产假前工资标准的,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差额部分予以补足。
 
企业人事是个学法的,秒懂。
 
哦,那就是不用补了。
 
有条件的企业,到底说的是什么条件?我工作这么多年还没遇到哪个有条件的,即便有条件了,也只不过是个可以。可以和应该可是差着个强制执行力。
 
为啥这样规定?因为对女职工的保护的同时,也考虑了企业的承受力。换句话说,没钱的企业比较多。
但是再去看上海。《上海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十八条规定,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照发。如果生育津贴比工资少怎么办?现在上海基本是支持由企业补足这一做法的。你看,差距有了吧?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到大城市工作?难道仅仅是因为高楼大厦吗?
 
我想,一个城市是不是能跻身全国一线,看什GDP,人口总量,城市建设,房价高低那只不过都是看个表面。你去郑州看看,再来杭州看看,再去看看广州或者深圳,哪里不是钢铁丛林?但是为啥你就是一线,我就是二线?差距到底在哪?
 
昨天颁布了个政策,今天到窗口办事,办事人员二话不说给你办了,这是一线。
 
办事人员很犹豫,说上面还没下通知还没出细则,文件看了又看,然后说请示领导,请示了好多天,最后给你办了,这是二线。
 
办事人员不理你,你没办法又吵又闹爬上车前盖,最后惊动领导出来还说不行,然后你找了熟人,一来二去折腾的一堆人不安生,最后把事办了,这是三线。
 
办事人员不理你,你没办法又吵又闹,办事人员把你当疯子,把你叉出去,你找谁都不好说,最后又是找关系,又是找熟人,最后可能还没办成,这大概是四线了吧。
 
所以没钱没势的你,在一线拼死拼活,干嘛还留恋这个城市呢?
 
你到底留恋的是那纸醉金迷还是可预期的社会规则?
 
哪里都有潜规则,但是潜规则越少的无疑对于外来的我们更容易生存。这就是所谓的包容,有容乃大,这种大才是一线的气质。
 
再说一件小事。
 
我在一线城市坐地铁,丢了个包。然后回去找,地铁工作人员说拾到了,下一班地铁带过来,让我大概几点去拿。我按时过去,把包拿了回来。
 
我在杭州坐地铁,丢了个包,地铁人员说捡到了,但是在十站后捡到的,让我过去拿。我说能不能帮我带过来,他说不行,你这能捡回来已经很幸运了。于是我只好坐了10站路。到了那,地铁人员还给我,然后给我拍照,做各种握手微笑的姿势,他们要写宣传。
 
恩……
 
我十几年前到杭州,穷学生一个,大多的日子里是所在几平方的屋子里学习谋生的。说实话,除了分担不起的房价和越来越高的消费,城市的光鲜亮丽跟我关系不大,对于升斗小民,我更希望自己呆的城市在我这样的小民遇到麻烦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帮助,有更倾向于自己的政策规定和更高效的执行力。我所在城市的公共服务能更人性化,我工作而不用担心欠薪,离职能依法补偿,城市关心国际影响力更关心普通民众的评价

北上广深成为一线也并不是昨天的事情了。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余地去关心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体验到有尊严的生活。而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也更能被城市的氛围所感染,不仅仅追求金钱和效率,也更会尊重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每天都被不知名的潜规则搞得焦头烂额,处处踩坑,那么面对别人必然是功利和防备的。如果你在一个城市里打工,每天考虑的最多是不要被别人骗,或者如何通过博眼球去维权,那么你的遭遇就决定了城市所处的水平。
 
第2个回答  2009-12-23
  一线城市是指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财政收入、消费、对人才吸引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将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城市称为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
  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在GDP总量上位居中国大陆前四,对就业者吸引力也是最大的。另外有深圳、天津紧随其后。
  同时中国最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起源于房地产市场。常规或主要的指标包括经济地位、城市规模(人口,面积等)、城市级别、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等。

  中国地产市场分为四个层次
  一线市场:北京、上海、 广州、 深圳、天津。
  二线市场:重庆、苏州、无锡、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沈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等直辖市或部分省会城市以及一些计划单列市。
  三线市场:济南、长沙、郑州、西安、哈尔滨、长春、温州、佛山、东莞等部分省会城市或沿海较发达城市。
  四线市场: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义乌、洛阳、柳州、株洲等经济强的县级城市和内陆一般地级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05808.htm?fr=ala0_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