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实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如题所述

草莓的果实为聚合果(图3-11),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雌蕊聚生在肉质花托上发育而成的。植物学上称为假果,因其柔软多汁,栽培学上又称为浆果。食用部分为肉质的花托,花托上着生许多由离生雌蕊受精后形成的小瘦果,通常称为“种子”。瘦果在花托表面嵌入的深度因品种而不同,有与表面平、凸出表面和凹入表面3种,一般瘦果凸出果面的品种较耐贮运。从果实的内部结构来看,果实的中心部位为花托的髓部,髓部的大小、充实或空心状况,因品种不同而异。髓部向外是花托的皮层,中间以中柱为界相隔,髓部有维管束与嵌在皮层内的种子相连。

图3-11 草莓果实纵剖面

(引自马鸿翔等主编《南方草莓高效益栽培》,2001)

草莓果实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常见果形有圆形、圆锥形、扁圆形、楔形、扇形等。果肉多为红色、粉红或橘红色。果实的大小也因品种而异,一般品种为15~30克,大果型品种(如童子1号)最大果重可超过100克。在同一花序中以第一级序果最大,以后随着花序级次的增高,果实变小。

草莓果实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增大来完成的。果实髓部细胞的分裂一直可延续果实的整个生长期,但分裂速度缓慢,当髓部细胞分裂与果个增大失去平衡时,髓部容易形成空心。草莓果实中的皮层细胞的分裂时期是从现蕾期开始到开花期结束,落花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图3-12)。此后果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增大。据调查,草莓露地栽培时(品种为鲁宾逊)开花后15天生长缓慢,以后的10天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长2克左右,白熟果以后果实生长再次减慢,开花后约32天果实成熟。

图3-12 果实细胞数增长曲线

(引自马鸿翔等主编《南方草莓高效益栽培》,2001)

草莓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所需要的天数,因品种、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规律为,在保护地内栽培条件下,冬天成熟慢,约需50~60天,秋天和早春可缩短到45天左右,而春末夏初露地栽培时,在适温下开花后30~35天即可成熟。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到完全成熟,果实中的内含物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含糖量不断增加,含酸量在未熟果中含量较高,而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量逐渐减少,糖酸比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也随着果实的不断发育逐渐增加,到完熟期前达最高峰,以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又逐渐下降。果胶的含量也随草莓果实的成熟而变化,一般水溶性果胶随果实的发育而增加,至着色期达到最高含量,到采收期又有所减少。磷酸可溶性果胶(不溶于水的果胶)在成熟期无大的变化,而盐酸可溶性果胶(含有原果胶)却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因此,全果胶含量越接近成熟含量越少。草莓果实成熟时,果实中果胶的含量,一般全果胶为0.37%~0.52%,可溶性果胶为0.19%~0.26%,不溶性果胶为0.15%~0.27%。不同品种或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中其比率有所不同。

果实成熟时散发的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大约有150种左右。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醛类等物质,但品种间差异很大。果实完全成熟时,这些芳香物质的含量达到最高,使果实芳香浓郁。

草莓坐果后,果实的颜色由绿色转为白色(白熟期),在白熟期果实中不含花青苷,进入开始着色期后,花青苷含量急剧增加,最终果实达到品种特有的色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