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如题所述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它不直接参与知识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处理,但对学习活动却有促进或阻滞作用,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而教师往往只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认知信息,而忽略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只是消极参与,没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
由于情感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数学教师自身渗透积极情感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感染力。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教师的头上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教师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热爱,把讲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数学,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内化至关重要。
教师要带着对学生的爱走进课堂,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准时上课,仪表大方,教态亲切,上课讲普通话,语言风趣,幽默,有感染力,所教东西尽量与最近最新鲜的例子和应用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乐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积极情感地感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适度的向学生坦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直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的关爱学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融洽且有序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必须了解所教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尽管这些想法有时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长期被自卑困扰,教师应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不歧视,不讥笑,多帮助,有进步多表扬,使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心理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真挚的爱时,就能产生积极因素,增强学习动力。
三、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渗透积极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知识,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中促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更会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四、用数学的美内化积极情感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的独特的奇异美,数学语言符号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形象美,教学中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美等。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观察,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把数学的美不断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如: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数的对称性、式的对称性等感受对称美,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象征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以及几何题的代数智取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通过展示舞台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等。数学的美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领悟,去爱数学。
五、通过多渠道、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个性化方式: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调动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数学史和科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数学游戏;通过多媒体教学;通过合作学习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教学中努力实践,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更有效地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