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代表性观点

如题所述

文化管理代表性观点:
  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发展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就是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史,因为一旦出现了组织性的社会活动便产生了管理的需要。但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建立却是在工业化的20世纪初,迄今为止,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看待管理,自然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对管理的不同认识并不影响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管理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局限于企业范畴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中期,它是一种和老式店铺或手工作坊完全不同的“组织”,企业管理则是使企业有效率、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手段和内在机制。
  一、企业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每一重要阶段都有丰富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时代,企业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不过是近百年的事。企业管理理论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一般认为,一百年来,企业管理思想经过了如下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00-1930);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30-1960);管理理论丛林阶段(1960—1980)。各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只能理解为相应理论的鼎盛时期,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或以后相应理论就不存在或不起任何作用。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代表性的人物与理论主要有:一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劳·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创立的“一般管理理论”,也称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理论;三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科层组织理论”,也称行政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总结了历史上的古老组织(国家与军队)高效率运转的经验,满足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古典管理思想中,有许多探索者,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思想综合后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体系内容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首创的企业管理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原理、原则,奠定了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和军队这类古老的组织作为理论概括的实际基础,并以此为标准来要求企业,希望把企业组织得像军队一样。第三,它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管理,力求把企业管理科学建设成为一门精密的学问。第四,它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事”的方面,而较为忽视人的因素,忽视社会、心理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忽视人的行为对组织成败的主要作用,把人仅看作是“经济人”,看成是活的机器。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到60年代中叶发展为组织行为学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派有:乔治·埃尔顿·梅奥与其助手罗特利斯伯格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由于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重视人和社会的因素,侧重于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此称之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理论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主要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来解释人的行为,从满足人的不同需求、实现人的不同动机的角度实现激励或调动人的积极性,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作机器的缺点。第二,行为科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内容集中在有关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第三,它同古典管理理论一样,不关心顾客、竞争、市场以及企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它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封闭系统,因而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并不断受其冲击的条件下,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问题不予关注。
  (三)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特点是多种管理理论学派并存,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它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派有:哈罗德·孔茨的管理过程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的系统理论学派;伍德沃德等的权变理论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社会系统学派、经济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企业战略学派等。这些学派的形成与经济学中的流派类似,是建立在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管理措施相一致的基础上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都曾解决或说明过不同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况表明,管理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不同学派的相互取代,而是相互吸收,承认任何学派的合理部分均可延续下去。
  二、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管理理论阶段
  企业文化管理的推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时企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已成为没有企业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社会,而企业管理者也已经有了好几个发展阶段的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可以利用,管理科学进行大综合的时机已经成熟。企业文化力图把以前的管理各阶段的成果综合于一身,力图把矛盾处理得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把对人与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历史传统割裂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则把这些因素看得很重,认为掌握了企业价值观和信念宗旨的人,能够完全主动地推出无数具体规则和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管理与第三阶段各学派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当然,企业文化管理并不是凭空生成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有效地克服了管理理论在第三阶段的某些不足,但却不是对它的全盘否定,而是吸收了第三阶段各学派的优秀成果。例如,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认为管理者的任务,是要在多变的环境中使企业存在下去和发展起来,既是企业管理理论第三阶段一些学派的重要观点,也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观点。但不能以此作为否定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创一个新阶段的理由。正如第三阶段把第一、二阶段一切合理的东西都保留下来,又有新的发展一样,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对于第一、二、三阶段而言,是一种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另外,从企业文化管理对人的作用的重视来讲,确实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但决不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哲学的层面而言,这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侧重于把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则侧重于将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强调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自身文化基础上与生产经营需要相关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立相应的管理方法,以产生相应的经营效果。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文化成为管理的基础,管理则是文化的外在形式。在这里,文化涵盖了人的心理和生理、人的现状和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显现出来了。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共享性,即文化是有一整套由某个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因此,企业文化中所重视的人,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由个人所组成的集体。企业文化所关注的不只是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而是如何塑造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而是企业这个群体在多变环境中的精神自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4
文化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发展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就是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史,因为一旦出现了组织性的社会活动便产生了管理的需要。但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建立却是在工业化的20世纪初,迄今为止,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看待管理,自然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对管理的不同认识并不影响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管理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局限于企业范畴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中期,它是一种和老式店铺或手工作坊完全不同的“组织”,企业管理则是使企业有效率、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手段和内在机制。
  一、企业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每一重要阶段都有丰富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时代,企业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不过是近百年的事。企业管理理论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一般认为,一百年来,企业管理思想经过了如下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00-1930);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30-1960);管理理论丛林阶段(1960—1980)。各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只能理解为相应理论的鼎盛时期,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或以后相应理论就不存在或不起任何作用。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代表性的人物与理论主要有:一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劳·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创立的“一般管理理论”,也称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理论;三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科层组织理论”,也称行政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总结了历史上的古老组织(国家与军队)高效率运转的经验,满足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古典管理思想中,有许多探索者,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思想综合后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体系内容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首创的企业管理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原理、原则,奠定了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和军队这类古老的组织作为理论概括的实际基础,并以此为标准来要求企业,希望把企业组织得像军队一样。第三,它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管理,力求把企业管理科学建设成为一门精密的学问。第四,它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事”的方面,而较为忽视人的因素,忽视社会、心理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忽视人的行为对组织成败的主要作用,把人仅看作是“经济人”,看成是活的机器。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说,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到60年代中叶发展为组织行为学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派有:乔治·埃尔顿·梅奥与其助手罗特利斯伯格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由于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重视人和社会的因素,侧重于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此称之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理论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主要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来解释人的行为,从满足人的不同需求、实现人的不同动机的角度实现激励或调动人的积极性,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作机器的缺点。第二,行为科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内容集中在有关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第三,它同古典管理理论一样,不关心顾客、竞争、市场以及企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它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封闭系统,因而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并不断受其冲击的条件下,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问题不予关注。
  (三)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特点是多种管理理论学派并存,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它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这一阶段的主要学派有:哈罗德·孔茨的管理过程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的系统理论学派;伍德沃德等的权变理论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社会系统学派、经济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企业战略学派等。这些学派的形成与经济学中的流派类似,是建立在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管理措施相一致的基础上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都曾解决或说明过不同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况表明,管理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不同学派的相互取代,而是相互吸收,承认任何学派的合理部分均可延续下去。
  二、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管理理论阶段
  企业文化管理的推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时企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已成为没有企业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社会,而企业管理者也已经有了好几个发展阶段的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可以利用,管理科学进行大综合的时机已经成熟。企业文化力图把以前的管理各阶段的成果综合于一身,力图把矛盾处理得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把对人与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历史传统割裂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由于第三阶段管理学派林立,那么,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还是作为第三阶段的一个学派存在?
  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总结第三阶段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和文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是共性为主,基本观点相一致,则企业文化管理是第三阶段的一个学派,如果与第三阶段各学派有根本的差异,则应视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现有各学派主要关心定量的指标,不太考虑企业宗旨、价值观之类的“软”因素;而企业文化管理则把这些因素看得很重,认为掌握了企业价值观和信念宗旨的人,能够完全主动地推出无数具体规则和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管理与第三阶段各学派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当然,企业文化管理并不是凭空生成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有效地克服了管理理论在第三阶段的某些不足,但却不是对它的全盘否定,而是吸收了第三阶段各学派的优秀成果。例如,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认为管理者的任务,是要在多变的环境中使企业存在下去和发展起来,既是企业管理理论第三阶段一些学派的重要观点,也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观点。但不能以此作为否定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创一个新阶段的理由。正如第三阶段把第一、二阶段一切合理的东西都保留下来,又有新的发展一样,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对于第一、二、三阶段而言,是一种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另外,从企业文化管理对人的作用的重视来讲,确实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但决不是行为科学发展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哲学的层面而言,这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侧重于把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则侧重于将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强调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自身文化基础上与生产经营需要相关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立相应的管理方法,以产生相应的经营效果。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文化成为管理的基础,管理则是文化的外在形式。在这里,文化涵盖了人的心理和生理、人的现状和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显现出来了。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共享性,即文化是有一整套由某个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因此,企业文化中所重视的人,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由个人所组成的集体。企业文化所关注的不只是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而是如何塑造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而是企业这个群体在多变环境中的精神自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