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徒弟是叫“师父”还是“师傅”

如题

师父  【解释】
  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的尊称、近称,这时学生往往称作徒弟或徒儿,最常见于传统武术界,也常见传统艺术界,如戏曲界(如京剧),曲艺界(如相声、评书、快板等)。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
  【由来】
  最早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来。后来虽然师徒之间并不一定有那样的约束了。但是“师父”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业也”,“一朝为师,终生为师”,所以本质一样。 师傅  1.老师的通称。
  2.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或为辅佐国君之官,或为教导太子之官,或为虚衔。统称为师傅、师保、保傅。
  3.对僧道的尊称。
  4.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
  5.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6.民间对某行当的权威或有技术的人的尊称--师傅。
  7.现在多用于对人的尊称,而不管其年龄、性别(通常多用于男性)、职业。
  注: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而不是“师傅”。详见“师父”词条。(传统的徒弟拜师,需要先找引师、保师、带师等三师,否则师父不接受该徒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8
师父:1、师傅。2、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师傅:1、对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2、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
“师父”和“师傅”都读shīfù或shīfu,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师傅”是指“传授技艺的人”,也用于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而“师父”除了“师傅”的意思外,另有“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的意思。过去,跟“师傅”学艺的学生或徒弟年龄较小,师傅的年龄与他们的父辈年龄相近,而且学生或徒弟也把师傅作为自己的父辈来尊敬,再加上一般没有女师傅,所以“师傅”也常常写作“师父”,大家都能接受。现在情况有些变化,师傅不一定是与自己父辈年龄相近的人,而且很可能是女同志,因此,写作“师傅”的较为稳妥。也就是说,在“传授技艺的人”这个意义上,“师傅”的写法既合乎语源,用法也宽泛一些;而“师父”渐渐局限于“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这个意思了。
第2个回答  2014-01-07
是“师傅” “傅”字是中国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上就有这样一句“乐于时傅,皮卞齐康。”“傅”字在古代指宰相一职,叫“太傅”,后来特指皇帝或皇子的老师。“师傅”一词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社会上人们常把这个“傅”叫作“传字傅”,是因为它和“传”字的繁体“传”很相似。现在,有些人为了图简单,把它写成“付”字,是完全错误的。特别是有些姓“傅”的人,本来应该为自己的姓而自豪的,可是常常把自己的姓改写成“付”,不是把自己的祖宗都改掉了吗? “付”字和“傅”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付表示给予的意思,把东西给别人。比如:付出、付款、付账。成语“付诸东流”,实际上是“付之于东流”,是说把东西扔在向东流的水里,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第3个回答  2014-01-07
徒弟叫“师父”师傅是对各个行业老一辈的尊称,或是一些老人家的称呼
第4个回答  2017-07-10
在基本含义上,“师父”与“师傅”想通,区分时可认为“师傅”与“徒弟”、“师父”与“弟子”相对使用,后者含有“父”与“子”的感情色彩。在现代社会里,“师父”一词基本只见于武术、戏曲、手工艺等传统技艺领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古代为师者一般为男性,故将“师”比作“父”,但久而久之“师父”已成固定用词,实际用法并不限于男性。比如最常见“师父”用词的武侠小说中,授业者无论男女,皆被尊为“师父”,此时如果改用“师傅”反而不甚妥当。
“师父”更能显现出情义,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朝为师,终生为父”。
“师傅”只是对某行业专业人士的称呼。
故如果是某人的弟子,应该称“师父”。师者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