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如题所述

心理学上,对焦虑的定义是: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的复合情绪叫焦虑。

由这个定义也可以知道,引起你焦虑的情绪,是因为这些事情让你觉得恐惧、内疚或者愤怒。

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

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人们很怕被时代落下,因为就会产生恐惧引起的焦虑。

比如以下情况,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1. 总是想学点什么,怕不学习被别人落下,但又不知道该学什么?

2. 看到别人一年读100本书,对自己说:“那我也要一年读100本书”!

3. 看到别人分享的书单,就很兴奋,赶紧加入手机收藏夹,想着等有空了看书单上的书,却再也没有打开过。

4. 微信里有100多个订阅号,每个订阅号都有几十个红点,提示着你去阅读。

5. 手机收藏夹里收藏了上千篇干货文章,却再也没有去看过。

6. 报名了一个又一个的在线课程,学习的时候像打了鸡血,学完之后又原样还给老师了。

7. 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在线活动,像一些100天的活动,只能坚持个10几天,就不再行动了。

8. 加入了很多会员活动,奔波于数十个微信社群……

我们很忙,又很焦虑。我们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但学习的时候又心不在焉,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学习什么,学了之后有什么样?我们只是想学习,想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些,但学了的东西又像一盘散沙,在生活和工作上用不上;看了很多文章,讲的都很有道理,却也从来没有去实践验证一下。

我们越忙碌,越焦虑;越焦虑,越忙碌……好像是一个死循环,怎么也走不出来。

不仅对于个人,对于很多企业,也很焦虑。互联网思维来了,该不该转型,该怎么转型?现在微信公众号这么火,是否也得整个企业号,发发企业信息?看到别人做这个产品很火爆,也想模仿……

这就是个焦虑的时代吧。

那怎么办呢?

我觉得《大学》里有句话对我帮助挺大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心神不宁,我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我们不够沉静,我们不够沉静,是因为我们志向不够坚定,我们志向不够坚定,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要往哪个方向去。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只有26个字,却能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很多困惑。我们往往只关注在“得”这个层面,而“得”只是表面而已,你想要“得”,你得去探寻“止”,也就是你的目标或目的地。

人生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们中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我们每天焦虑地惶惶不可终日,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探寻内心的目标。当你没有目标,人生就只能随波逐流了,当你没有目标,你的学习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了。当你没有找到重要的事情时,你只能不断做不重要的事情。

想要不焦虑的方法说简单也很简单,去寻找你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说难也很难,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5

因为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考试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知识点,会有什么样的难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答案,我们就会心慌焦虑,没有自信。面试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面试官会在意什么,会问什么,最佳答案是什么,我们就会紧张焦虑。当我们的家人在手术室的时候,我们不能判断出手术的顺畅与否,我们就会担心焦虑。生活的百态,让我们掌控的很少,所以焦虑也会出现的很多。

我考试之前都会非常的焦虑,可能也是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我把自己整理的内容看一遍再看一遍,有时候一慌脑子里就开始空白,那个时候的心情就是焦虑。我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内容会不会有,我前段时间去考教师资格证,看了将近两个月,在去考场的路上,无比的紧张,当时每天就睡几个小时,要不是精神高度紧张,我估计都晕乎乎的。去考场的路上安慰自己,到了考场看见他们都在认真的拿着资料备考,我就开始慌了,焦虑也是被放大。

焦虑情绪是我们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它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发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克服焦虑,只能通过强大自己的内心,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努力的提高我们的能力,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多一点保障。我们面对考验,一定要受得住,不要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乱了分寸。焦虑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要善于抵抗它。

第2个回答  2017-11-15

出现焦虑大多是因为怕这件事会有不好的后果,或者我们没有办法去做去完成这件事。

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出现焦虑。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们能不能办好,如果我去做了,没做好,会不会受到批评。让别人看不起。或者对我很失望。我自己又会不会失去什么,得不偿失。

可是不去做又不可以,因为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还不能逃避,对自己能力不足会感觉到绝望无助。都会让我们十分焦虑。

我记得我去参加中考得前夕,每天都会觉得特别压抑,很多事情都没有精神去做,就连吃饭睡觉也变得特别没意思。感觉好累,好烦躁。越想去努力复习好,越看不下去。整个人都变得特别容易发脾气。过后又会觉得很可笑。直到中考结束这种情绪才得到缓解。

结婚之前也是这样,虽然很憧憬婚后的生活,可是又害怕自己一旦结婚了,就要面对的各种事情。直接步入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邻里关系等等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感觉很无力,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每每想到都会觉得很恐惧,不如不结婚的好。

后来怀了孩子,就担心孩子会不会长不好身体,不要系带绕颈啊,今天运动做少了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啊。生了孩子自己更是一窍不通。真的特别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好,怕自己照顾不好,孩子会生病。总之都很是很焦躁的,但是这些却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学会调理情绪,因为躲也躲不掉,还不如直接去实际操作,这种情绪就会好很多。

第3个回答  2017-11-15

产生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压力得积压,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人活着,不可能真的无忧无虑,每天没有压力,压力在所难免,同时在压力的驱动下,我们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焦虑本身不可怕,适度的焦虑还可以促进我们对完成目标的进度,前提是,我们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就拿我最近的事来说,一星期前,我所经历的事真的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在参加院里的校党课考试之后,马上紧着是校党课的考试,不仅每天下课了要去听党课培训,还赶上了每门课的期中考试,再加上部门要办活动,每天还要在办公室忙,一天的安排满满的,感觉连吃饭都不会是按时,睡觉就更别提了,又加上补班级资料,我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每次忙完回到教室,看见别人都在学习,有背党课的,有学四级的也有看书的,而我面对马上要考校党课,我十分焦虑,甚至出现了静不下心来。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必须排除这种不良情绪,我要利用好空余的每个时间,然后我就开始比别人起的早,睡得比别人晚,甚至在考试前一天,我就没有睡觉晚上,我一直安慰自己抗过这周就好了,这个思想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涌现,不骄不躁,稳稳当当的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且一件都不能落下。

终于期中考试结束了,党课考试也结束了,我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但是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焦虑解决不了事情,我们应该理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

第4个回答  2018-05-24

我觉得焦虑是一个很正常的表现,因为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在碰到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焦虑情绪就会出现,这是压力情况下在情绪上面的展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需要面对大众进行演讲的时候,会觉得因为不知道结果如何,或者说害怕中途出现不可控的因素,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焦虑,工作单位从一个变成另一个,需要到新环境的时候也会有焦虑的情况出现,那么也会出现一些焦虑的情绪。但通常这种焦虑在短时间后就能平息。

那为什么会出现焦虑呢,从心理学上面来说主要有四个原因:

1、认知模式:通常当我们心里告诉自己,槽糕,这个事情怎么会成这样了,然后自己就会感到紧张、担心、害怕。2、逃避模式:我们会越怕什么越躲什么,越躲什么越来什么,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和固化的心理阴影。3、隐藏模式:很多人想做群体中的老好人和优秀的人,害怕发生冲突,担心得罪人,做什么都特别的小心翼翼,通常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形成内心非常紧张,焦虑。

最近研究发现,如果选择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焦虑障碍所带来的痛苦。这些方式包括有规律的有氧锻炼包托骑自行车、跳舞等都是最好的减轻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方法。加入一些自己喜欢认可的团体,通过团体的力量,引导自己,向他们进行学习,也会减少焦虑。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手工、打拳击,也是可以让焦虑被替换掉,从而让心情更放松。让心情更愉悦。总之呢,因为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会导致我们出现焦虑,那么就请排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