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看到的地图里,西汉不但已经囊括了明代十五个布政司的范围,还包含西域、蒙古、越南、朝鲜等地区,看上去当然巨大无比。然而从实际控制来说,整个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是完全脱离朝廷控制的“飞地”——汉廷主要通过主要驰道控制几个核心据点,而对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土皇帝采取了无视态度。
拿汉代长沙郡来说,盘踞着所谓的“长沙蛮”,不但两汉政府对其无能为力,其后更延续上千年,即使到了长江以南得到极大开发的唐宋两代,仍然是块脱离朝廷掌控的飞地(当时称为“梅山蛮”)。北宋中期才通过武力收服,改设“新化”“安化”两县——我们看来毫无疑问是腹地的湖南地区,被中原帝国彻底征服其实也就不到一千年的样子。这样的例子在明代以前,比比皆是。
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源可能要追溯到西周的分封,姬姓亲族+主要功臣分了点人口,地图上随便划了个殖民据点,就开启了武装殖民之旅。周公封鲁、召公封燕、吕尚封齐,现在看起来都是不错的膏腴之地,但当时无不是各种异族环伺的险地……这样发展了近千年,才有了秦初大致统一中原地区的局面。而要开发长江以南、岭南云贵等地,又各自用了近千年。
华夏先民最初的理念是极力寻找东亚大陆上所有适合农耕的土地,然后在此建筑定居点,殖民发展——这个布局在后来几千年的发展中,由点连线、由线及面,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本盘。
至于汉、唐的一系列开拓战争,则更多是在与游牧民族竞赛中控制地区战略支点,才有了动辄占地几千里的都护府、羁縻州、藩属国——而由此带来的则是巨大的经济成本,一旦维护不好就是内部祸起——东汉末年西北羌乱、天宝年间四方用兵、乃至万历三大征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