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不为赚钱,交个朋友?

如题所述

【恒大造车真正第一台车曝光,有点中规中矩】

前不久,恒大造车旗下的真正第一台上市量产车型——恒驰1——的专利申报图曝光了。

尽管没有什么色彩,也不是实车曝光图,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恒驰1这台车的基本模样。显然,作为恒大造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量产车,选择了"中型SUV"的恒驰1,既可以满足国人对于SUV车型的喜爱,又可以利用体积尽量装配更大的电池包增加续航。

不过,从本身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目前可以看到在设计感上,恒驰1非常中规中矩。没有放弃位于前方代表传统汽车设计的"前进气格栅",而且侧面整体悬浮的造型设计跟广汽传祺、上汽集团、长城哈弗都相似。再加上车尾部分还是三明治造型设计,基本上辨识度算是并不高。

甚至最关键的,真正的车标位置和能凸显车型名称的位置目前根本看不到,这一点也不符合许家印先生历来"大(树)大大(招)大(风)"的作风。

遥想许家印先生当年,曾给设计师提出了"四大要求":第一,要大气、帅气、锐气、灵气;第二,要现代感、科技感、时尚感、艺术感;第三,要帅、要酷、要炫、要靓;第四,要头美、尾美、身美、顶美;总而言之,要让全世界眼前一亮,要"人人见,人人'哇'"!

如果只是这样的设计,基本上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作为曾经设计过布加迪Vision GT、兰博基尼Huracan、法拉利612 GTO等车型的Selipanov先生,受到了多少桎梏。

而且更关键的是,从这样的车型设计来看,我们暂时丝毫看不出恒驰1的对标车型是哪个。

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新能源中大型SUV,主要的设计感都在保留了自家元素的基础上非常有辨识度。但是如果是恒驰1现在这样的曝光图,显然是难以谈得上出彩,也绝不会让消费者看到以后"哇"……

至少设计感之上,恒驰1现在勉强追的上的大概就是威马。

【恒大造车可能不为赚钱,只是交个朋友】

这个世界上给自己做广告,敢于喊出"不为赚钱,交个朋友"的,除了罗永浩老师,可能就是许家印先生了。

之前,恒大造车的"担当公司"恒大健康发布2019全年业绩,公司销售额88.7亿元(含会员消费额82.1亿元),同比增长156.4%;营业额56.4亿,同比增长80.2%;毛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64.3%。但是关于造车的部分,恒大新能源净亏损49.5亿元。

公司赚钱,新能源赔钱,而且一赔就几乎赔了自己的营业额,一赔就赔出了将近3倍毛利润,恒大造车正在延续着所有新势力造车们的宿命。

恒大造车用一年时间完成全产业链布局,覆盖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数百亿元投资的情况下,恒大串联的几乎是新能源汽车各个项目类最顶尖的技术和团队。

但是在恒大健康的官宣里,我们可以看到恒驰1的亮相计划是4月份,根据广东、上海两地恒大的生产计划,恒驰1真正的上市及交付要拖到2021年。

未来,和恒驰1一起出现的,还会有14款不同的车型,而许家印先生自信的表示:"我们(恒驰系列)十四款车不敢说全部爆款,但我有信心其中8-10款能成为爆款"。

有的时候我就想知道,许家印先生是如何定义"爆款"这个词语的。即便现在头部的新能源车型,能说的上爆款的除了Model 3、比亚迪秦、蔚来es6、威马EX5、AION.S等等几款之外,其实能算的上爆款的真没有。

新能源市场上,想要成为"爆款",按照目前的思路,绝对不能售价太高、品牌背书要重、续航要长安全要稳、质感要和传统燃油车型差距不大才行。

显然,从名字来看,恒驰1就暂时不可能。

作为爆款,要么是一个好记不难听的中文(如博瑞、思域、帕萨特等),要么是一个好说不拗口的英文+数字(如H6、CS75、CRV等)。恒驰1,这个名字,不论是在两广两湖,还是江浙东北,从发音的角度都不算"好听"。

"起名"这样的玄学,谁也不知道。

而且,关键是恒大前面已经"吹"起来了,高成本的投入让恒驰1显然不能是一款售价"亲民"的车型,否则根本完不成前期弥补亏空的任务。但是一旦形不成爆款小型或者至少不能走量,那么恒驰1的存在就开不开局面,高投入转眼可能就烟消云散。

所以,难道说,集合了柯尼塞格背书的恒大造车,难道准备出个亲民爆款,基本不赚钱,跟消费者交个朋友?

许家印先生,有点骑虎难下。

【恒大造车VS恒大造房,这一场对赌】

根据统计,恒大健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入了147亿元,而官方宣称预计2021年和2022年,相关投资合计将达2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亏损,恒大造车的起点就比现在不少新势力造车要亏得多。

人们应该还记得,恒大也算是经历了2个坑了。关于贾跃亭先生和许家印先生的爱恨情仇我们无须赘述,倒是之前买下了国能还复活了萨博93,如今来看,基本上只不过是为了买下来一个名义上的资质。

在去年国能被国资股权转让出20%之后,恒大国能的消息就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根据相关媒体的挖掘,恒大国能天津工厂,目前却陷入了全线停产和人员分流的窘境。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恒大在收购国能拿下了资质之后,已经放弃了国能。

不过这也难怪,国能技术落后设计落后人员资质都落后,现在恒大官方的宣传始终围绕在广州、上海两个造车基地身上,我们看不到恒大还需要国能做什么用。

而恒大的目标很可能是拿造车和造房对赌。

2019年8月28日,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在分析师沟通会上就曾表示,恒大在各地借造车项目拿地,是为了覆盖建厂投资带来的亏损,未来还会推出"买楼送车",以带动地产销售。

恒大作为一个"汽车产业拼装玩家",未来的规划竟然达到了100万台的产量规模,背后是恒大在各个地方以造车为名拿下的一块块土地。当然了,恒大倒也并不避讳,在广州、上海、沈阳、郑州、天津等地疯狂圈地建造的恒大养生谷、恒大童世界、恒大公馆等等项目屡见不鲜。

在新能源产业上一旦失败,大不了靠卖地养着自己,这就是恒大的对赌心态。

你不得不说,至少在目前状态下,造车的亏损对于房地产的利润来说宛如九牛一毛。

"买房送车"这样的事情,估计在未来只有恒大干得出来。别的不说,从可执行的角度上讲,一台成本不超过8万元的恒大新能源车,甚至还不如恒大卖房时做团购给消费者的让利优惠来的多。你说恒大愿不愿意到时候送车呢?

言归正传,根据消息来看恒驰1的亮相就在这个4月。也许过不了几天,我们就可以看到恒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自造车的真容了。

只不过现在来看,我们期待不了什么新鲜的东西。恒大的造车,交个朋友的态度表现一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