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那些名字那些年?值得一看吗?

如题所述

初听电影名字,多数人会误以为这是一部类同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式的青春爱情剧,然而它却与爱情毫无牵扯,它只是一部关于“友情”、关于“留守儿童”、关于“坚持梦想还是外出打工”的纯“公益”电影,剧情简单,内涵直白。

这部电影的知名度极其惨淡,原因有三:无大牌流量明星撑场和老戏骨站台是主因,爱奇艺独播加VIP播放权限制是次因,最后略显复杂和不接地气的电影名字也是一个影响颇大的原因。

从电影本身质量来说,整部电影故事情节设计的过于简单,很多事情的发生,缺乏严格的逻辑支持和前后衔接。几位年轻演员的演技,也相对生涩,尤其在需要爆发情绪的片段中,处理的相对平缓和过于急迫。

从故事层面而言,剧中两位女孩:燕子和陈路,她们父母或已不在,或外出打工。燕子的性格天性泼辣,敢作敢为,陈路则相对女孩子气,家庭困难,有些自卑,与人说话也常常用手捏住衣角。

陈路学习不好,但是有着唱歌的天赋,她一直纠结何时退学然后外出打工。燕子则一直鼓励和训斥陈路,让她坚持读下去,才有未来。

某一日,学校来了一位支教老师,他来到这里是为了选出一支合唱队,来弘扬苗族的民族音乐。

但参加合唱队,就必须要有百鸟衣。(百鸟衣是苗族文化的象征,穿着百鸟衣登台演出,更能彰显苗族文化。)

陈路因家境贫苦,父母不在,百鸟衣成了她一直渴望而又不可及的东西,这次也成了她加入合唱队的最大阻碍。

燕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为了帮助陈路实现加入合唱队的心愿,偷偷的拿着自己的百鸟衣去置换一件新的百鸟衣。

然而这个时候,燕子的弟弟因为下雨淋湿引发的发热,导致耳朵失聪,在住院的这段时间,燕子始终联系不上外出打工的母亲,陈路为了帮助燕子,找班里同学借钱,然后偷偷的将钱塞在了燕子的衣服里。

因为陈路的大面积借钱,加上平时的内向寡语,班里人误以为是她偷了班费,在争执中,陈路为了拉开欺负燕子的男同学,无意间将他推下了楼梯。

望着流了一地的鲜血,陈路夺路而去,从此以后陈路消失在燕子的世界里。

而燕子却在张老师的鼓励之下,拿起了父亲遗留下来的葫芦丝走上了音乐这条道路。

一别经年,十载已过,燕子一直没有放弃去寻找陈路,她随身携带的一个本子上记录着陈路那些年为她借过的钱,一个个名字和一串串金额(这也是电影名字的由来)。

剧情走到这里,其实略微有点鸡肋,成为民族音乐家的燕子改名晏子,而陈路则与当年载她的摩的青年老幺结婚生子。

少年时期的友情多半珍贵,却也多半难以再去追回,燕子和陈路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这十年岁月的洗礼后,已经变得差异极大,又岂是一句:你这些年过的好么,就可以拉近的。

但电影的三观很正,这是它最值得称道和推崇的地方,陈路的性格偏弱,但天性善良,别人对她的好,她看似不说却永远牢记心底,燕子的性格偏强,对人的好也是直来直往。十年以后,陈路依旧羞涩胆怯,一如当初,燕子则变得更加内秀、温婉。

电影中的几位年轻演员,只有快女出道的郑湫泓,以及因《将军在上》而崭露头角的盛一伦相对而言有点微薄名气,郑湫泓在剧中的表现有值得称赞之处,而盛一伦则因戏份较少,并无太多出彩的地方。

从演员到名气,从剧情到内涵,《那些名字那些年》大抵如此,小众电影,情节一般,但三观颇正,闲暇时刻,观看亦可,但不主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那些名字那些年》剧情讲述青春的故事,容易带动观众回忆青春的美好,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初见《那些名字那些年》时,已经可以猜到是讲述过去那些年让人铭记于心的故事,原本以为是讲述过去的青葱岁月与美好的校园爱情友情时,没想到电影伊始便是两个背着稻草的姐弟.

故事地点是在一个连水泥公路和桥都没有,班车需要趟水过河的偏远山村,紧接着喂猪等情节在整体偏暗的色调下被渲染得无比真实.

盛一伦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大城市来的支教音乐老师,因为张老师的到来,使得陈路和燕子的人生发生了逆转。

陈路在影片中始终给人压抑的感觉,从她的成长环境可知,幼年丧失双亲由奶奶独自抚养,年龄的代沟使得祖孙两人矛盾重重,言语责骂棍棒敲打使得陈路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第2个回答  2019-06-10

是一部很好看的公益电影,很值得一看。

十年前,两个留守儿童,燕子。陈露和年轻企业家张老师的故事,两个15岁的女孩,都在贵州某乡村中学读初三。

张老师是年轻企业家,因为热心于公益事业。独自前往贵州某乡村中学,任职音乐老师。由于两人想参加学校,张老师组织的合唱团,而另外一个女孩没有百鸟衣,他们即将面临选择,同时还要面临另外一个选择的是陈露。

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他想放弃学业,作为朋友的燕子,始终在劝说陈璐放弃想法,并在张老师的支持下回归学业,一无所有的两人相互依偎取暖,姐妹情深,让你镜中的他们依旧乐观开朗,由于命运的转折,陈露最终不得不离开了燕子。

15年后,两人再次重逢,却早已物是人非,燕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也像当年的张老师一样,开始帮助一个又一个的留守儿童,我说尽头有我的家乡 没有牵手,没有经文,也没有在一起过,却如此铭心刻骨。

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过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见证了这道灿烂。我们的青春再也无悔。我们都为这一场奇特的爱情唏嘘不已,或者说我们是在为我们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感到唏嘘。会为这部电影感动的人。一定都遇到过自己的沈佳宜,或者是柯景腾。

属于自己的沈佳宜,也有清纯美好的侧面,笑起来是弯弯的眼睛,卷卷的睫毛和深深的酒窝,也会用原子笔在后面戳自己的白色衬衣,也会一边责怪自己,不好好念书,一边递给自己购买重点的参考书。

属于自己的柯景腾,也会有用不完的幽默细胞,幼稚单纯搞笑热血。充满孩子气,踩着脚踏车的帅气身影,也曾经让自己感叹不已,拿着后脑勺的样子,也曾经让自己忍俊不禁,喜欢一个对的人。

或许你已经记不得对方的名字了,或许你的脑海里已经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可是那一段闪着光的日子。那个因为一个人浑身散发着努力光芒的自己,却始终深深烙印在心上。

时光擦不去,岁月抹不散,九把刀说,有爱才有意志力,那么不管最后你们有没有在一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在爱那个人的过程中,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足够优秀与之匹配,不管初衷是什么。

正因为你曾努力为一个人倾尽所有的付出,你才会更加珍惜后来你爱和爱你的人,你才会更加坚定去爱后来的人和后来的自己。即使我们和他们身处平行时空,可至少我们的回忆是重叠的。

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17岁的夏天,就像喜欢着当时喜欢你的自己,一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淹没了我们,浑身湿透的,我们一起坐在沙滩上,看着我们最喜爱的女孩子,用力挥舞双手,幸福它像人生的另一端。

下一次到来。会带走女孩留在沙滩上的美好足迹。但我们还在,刻在我们心中的女孩模样,你还会在,豪情不减,嬉笑当年。咱们明天见。

第3个回答  2019-06-12

《那些名字那些年》是一部很好的戏剧,值得一看。

主要情节设计合理有趣。它讲述了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辛辣的燕子和辞职的陈露,在支持农村教育的张先生之后遇到了一系列命运转折的故事。

十年前,两个留守儿童的故事,燕子,陈露和年轻企业家张先生。两个15岁的女孩正在贵州一所农村中学读三年级。张老师是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因为她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她去了贵州的一所农村中学,独自当音乐老师。

因为他们想加入张组织的合唱团,一个女孩有“百鸟装”,另一个女孩没有百鸟装。他们即将面临选择。同时,另一个选择是陈露,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她想放弃学业。

燕子,总是劝说陈璐放弃自己的想法,在张老师的支持下回到学校。他们依偎在一起取暖,姐妹情谊使他们在逆境中乐观开朗。然而,由于命运的扭曲,陈露终于不得不离开燕子。

十五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但他们已经改变了主意。燕子试图在城里站稳脚跟,像张先生一样,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帮助留守儿童。

《那些名字那些年《的基本定位是公益电影,故事的发展也符合温馨心灵的定位。两个女孩对音乐充满了执着的梦想,一个教音乐的音乐老师的善良充满了深厚的温暖和绝对的吸引力。

回首自己成长的经历,他们的一些影子似乎彼此相识,引发无限的情感,甚至流泪!

在无尽的艰难困苦中,在雪地里献炭相助的友谊是珍贵的,不亚于花开前后的男女友谊。

第4个回答  2019-06-08

值得一看

评价:该影片宣扬的是当下主流社会价值观,倡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留守儿童和部分偏远山区简陋的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健康和成长等话题,影片通过贴近中国特色的人性故事演绎。

1、情感真挚

这么多年来,记忆中唯一一部不涉男女间爱情的乡土片,但其中所包含的感情,丝毫不输男女之间的爱情。跟大多数乡土片一样,艰难是必不可少的主线。事实上,艰难本就充斥于乡间,每一个村落,每一道泥埂,千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其中苦苦求生。

不同的是,这一部片子,把这种艰辛落在两个花样年华的少女身上,燕子和陈路,各自父母不在,与爷爷奶奶辈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和老人,就是这些年乡村最真实最普遍的写照

2、影片真实接地气

剧情上没什么亮点,反而我觉得最好的一处情节是女配面对非主流小青年的摩托车诱惑,忍不住就上了车,这很中国,也符合青少年心理

对于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而言,最深的感触不是燕子和陈露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而是贫困给乡土刻下的烙印。反观自身成长的经历,某些在自身上似曾相识的影子,引发无限感慨,甚至是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