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如题所述

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反映其补给与排泄量、水质的变化。

潜水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扇的顶部及广大平原的浅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是河水、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潜水的流向均由山前流向平原,总的趋势是由西北流向东南。河水与潜水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通常在河水高水位期补给潜水,而在低水位期排泄潜水。但在不同的河流地段有所不同。潮白河密云段、大石河坨里至苏村段均为河水补给潜水;永定河在卢沟桥以下,逐渐变为地上河,常年补给潜水,是西郊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充来源;潮白河在怀柔以南、大石河在苏村以南、泃河在平谷以南及温榆河-北运河、妫水河等,均排泄地下水。

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在山前和洪积扇的顶部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大,含水层单一,透水性强,水力坡度大,径流条件好,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在冲洪积扇中下部广大平原地区,含水层透水性差,径流条件不好,潜水以垂直运动为主,主要消耗于蒸发。潜水埋藏深度浅。

潜水全年最低水位出现在5~7月,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中旬及9月上旬。水位年变化幅度1~3m,潜水溢出带小于1m。在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地段,河水动态对潜水影响较大。如沿永定河和潮白河一带,潜水主要受水库放水量多少和放水时间的控制。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水库放水前的4月,放水后水位迅速上升,最高水位出现在8~9月。潜水均由山前流向平原,总的趋势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1960年枯水期北京平原区潜水面埋深大部分范围小于5m,仅在山前和洪积扇顶部地区大于20m,北京老城区、石景山、顺义、平谷、密云、房山等用水量大的地区,潜水面埋深在5~10m之间,潜水位等水位线从西北到东南由高到低均匀变化。到1978年,枯水期潜水面埋深在老城区范围已经加深到10~20m,而5~10m的范围向东扩展到通县(通州区);2005年枯水期的潜水面北京老城区为15~20m,石景山、门头沟及丰台部分地区潜水面埋深大于30m,城近郊区潜水面埋深普遍在5m以上。自1960年至2005年,整个平原区潜水面埋深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区、近郊区一带,由于开采量较大,下降幅度达5~10m,下降区范围逐渐扩大,尤其以集中开采区的城近郊区水源厂、东南郊工业区等地为甚。在永定河冲积扇地下水溢出带,即衙门口、廖公庄以东至海淀、广安门一带,随潜水位区域下降而逐渐消失。

从1996年至2006年10年期间,北京地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通州、大兴、房山、昌平、朝阳、海淀、门头沟水位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2~1m,属于弱下降区;顺义、密云、丰台、石景山水位年平均下降幅度为1~2.5m,属于中下降区;平谷、怀柔水位年平均下降幅度大于2.5m,属于强下降区(图9-10)。

图9-10 2005年北京平原区潜水位分布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