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检查血糖?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各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健康科普,我们尝试回答这个话题,糖尿病早期症状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群临床表现症状有所不同,但大致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先谈一下哪些人需要检查血糖?

首先要知道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按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需要终身注射外来胰岛素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这种糖尿病的发病时间通常在35岁之前发病,约占糖尿病患者人群的10%左右。这种一定要监测血糖。

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多见的都是2糖尿病,是指患者在35岁以后发病,这类患者自身可产生胰岛素,但由于胰岛素抵抗下降,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对血糖的利用率下降,这类患者占糖尿病人群中的比例较高。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再回到刚刚讨论的问题。

需要去医院检查血糖的朋友

1、近期有口干、口渴等口腔症状,或口腔黏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炽热感。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一般葡萄糖耐量降低的患者,常有口干多饮、炽热感、牙龈肿痛、牙齿扣痛。

2、近期视力迅速下降或有雾状感,白内障进展迅速者。

3、不明原因的肢端溃烂、坏疽者,皮肤易患化脓性囊肿、痈、疖、疮等,且不易治愈以及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或手术伤口不易愈合者。

4、经常疲倦、乏力、虚弱、头晕者。有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者或常有空腹感

5、年龄在35岁以上并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6、原来较胖而近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者。

7、皮肤干燥瘙痒,用止痒药无明显好转者,尤其是特殊部位经抗炎、抗真菌治疗无效者。

8、皮肤感觉异常者,四肢麻木、感觉迟钝,有蚁爬感、套状感觉异常,烧灼痛、针刺痛等。

以上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我们一般建议35岁以上人群,去医院检查血糖非常必要。但是很多朋友去医院检查会碰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很多指标,他们各代表什么意义呢?我们分别给大家解释一下。

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各有何意义?

1、空腹血糖: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值(注意: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其正常值为3.9~6.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受其他因素干扰小,重复性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2、餐后血糖:很多朋友觉得医生让自己测了空腹血糖,为什么还要测餐后血糖呢?是不是过度检查,其实不是的。餐后血糖严格的叫法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的血糖,它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其正常值为4.4~7.8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的朋友,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这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尚可,而进餐所刺激的胰岛素大剂量分泌减低所致。因此有必要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3、我们还要给大家补充一个“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往往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准确地反映了,相对较长一段时期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短期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在就诊断前数天或数周的短期节食或运动锻炼,都能显著影响空腹血糖的检测,但不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因此也希望大家知道这个指标。

最后告诉大家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因此除了临床的治疗外,还应该进行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通过饮食疗法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治愈率。

建议大家,日常饮食应少食多餐,并对自身的总热量进行规划,使体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并持之以恒,饮食中应尽量避免过多摄取脂肪及含糖量高的物质,需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限制盐分的摄取,并保证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水分的摄入,对于有不良嗜好(如吸烟、嗜酒)的患者应及时戒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4

1、哪些人要检查血糖

超重肥胖人群。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这类人群糖代谢异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

超过30岁的妊娠期女性,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或曾有分娩大婴儿(=4千克)的女性。

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或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喜欢高糖高油饮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的人。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人。少数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无前列腺疾病、饮水过多等特殊情况,夜尿超过2次的人。

皮肤异常的人。如果皮肤容易感染,经常出现瘙痒、破溃,甚至迁延不愈,可能预示着糖尿病。

手足末端易麻木,胫前有黑斑的人。血糖过高,会加快血管脂质的合成,阻止胆固醇的清除,加剧动脉硬化,从而造成供血不足,机体修复能力减弱,皮肤营养差,感知功能减退,手足易麻木,易出现黑斑。

视力减退,提前出现老花眼的人。血糖过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视网膜易出现微出血,可导致视力减退,提前出现老花眼。

餐前低血糖的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大多数人不会有典型症状,却有部分人会出现餐前低血糖。餐前或餐后2~3小时,反复出现饥饿感、心慌、颤抖、出冷汗、面色苍白、精神不集中等症,可能预示糖尿病,尤其是体型肥胖的群体。

2、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首选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早餐前采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正常时空腹血糖<6.1 毫摩尔/升,当空腹血糖在6.1~7.0 毫摩尔/升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 6.1毫摩尔/升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次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予以确诊。

3、餐后2小时血糖:提高糖尿病诊断率

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不少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却很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耽误病情。

餐后2小时血糖,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胰岛细胞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能较好地反映饮食及服药是不是合适,并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来调整饮食和药物。餐后2小时血糖测量,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个小时血糖下降到4.6-7.8毫摩尔/升。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但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4
平常有出现糖尿病情况的人可以测一下,空腹测血糖是测身体正常状态下的血糖情况,餐后血糖则是测量吃完东西血糖升的快不快。
第3个回答  2020-05-04
经常食用高糖食品的人群和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是为了指标不被食物影响,餐后血糖是为了测人体对糖的吸收程度怎么样,以提出科学的医疗建议
第4个回答  2020-05-04
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喜欢高糖高油饮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超过30岁的孕妇或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或曾有分娩大婴儿(=4千克)的女性,需要检测血糖。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的首选,餐后2血糖则可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