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 应该向什么方向疏散

如题所述

发生化学品事故后,尤其是泄露事故,不管是逃生疏散,还是救援指挥,都应遵循上风、上坡和上游原则。

逃生疏散应向上风、上坡和上游方向;要进入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应从上风、上坡和上游方向进入。

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该向高处疏散,反之,则向低处疏散注意风向,应该向迎风的侧方向疏散,既不能向着有毒气体浓度大的位置去,也不能顺风疏散,应该逆风,并尽可能避开气体浓度大的位置。

扩展资料:

危险化学品包括:

1、爆炸物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2、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3、易燃气溶胶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4、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5、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危险化学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1
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避免有毒气体挥发至空气中引起中毒现象。另外还需要向高处跑,避免液体化学物质向低处汇集。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理基本程序
一、隔离、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发生化学品事故后,尤其是泄露事故,不管是逃生疏散,还是救援指挥,都应遵循上风、上坡和上游原则。
逃生疏散应向上风、上坡和上游方向;要进入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应从上风、上坡和上游方向进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11
风的上风处,避免化学物品因挥发而给人带来危害
第4个回答  2015-08-11
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