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到底有没有国家观念

如题所述

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下中国古代的两个概念“天下” “国”

所谓的天下,是人们在交通能力的允许之下,所能探及的边界。由于古代的科技限制,中国所说的天下,最大的范围也是一块由太平洋,大漠,高山(喜马拉雅山),戈壁围成的区域。
这便是东方诸民族的舞台,也是天下的基础概念。
由于孔老夫子的“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中华民族成为了基于文化认同的自在民族。边民们可以“入华”而得到“华之”的待遇。

故而,题主所说的岳飞,当然是报国(宋朝廷)。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不要把宋时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划入中国之列。
如果从古人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这样,如果认同儒家的秩序,又愿意迁到国境里来,那么就是华夏子民。比如百越。
如果不想搬,那就加入朝贡体系……(宋比较尴尬,因为他是交岁贡的那个……)
如果不愿意,那不好意思,你是蛮夷。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文明对周边一直是压倒性优势,所以即便汉人朝庭被摧毁了,边民的统治者也会不由自主的接纳儒家的秩序——毕竟舒服。

其实这样也有好处,中国人民会觉得我天朝自古以来就是强大的,如果不是,那就是打开方式不对,必须纠正。

好了,我们回到正题,从前文提到的地理上的"天下"舞台角度上来看:
在秦汉,唐,清的大一统时代,中国=天下。其他地方都是边民,需要修文德以来之。

在三国,南北朝,宋,明等分裂时代。国家(政权)的概念愈加凸显。

而由近代战争塑造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所有受到中原文化辐射的族群都算在中华民族之内,自然是古人所谓"天下"。

大致说来,在秦汉到唐的漫长岁月中,中国历代王朝基本都秉承了中华=天下的概念。这一方面是由于交通的不发达,一方面则是中原地区王朝确实在军事和文化上对周边民族政权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到了宋朝,由于宋的军队无法达到盛唐的巨大疆土,国家边界的概念才凸显出来。宋朝的文人们面对周边和自己并驾齐驱,乃至要交岁贡的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释自己是华夏正统的文化说辞。这时候民族国家的成为了救世良方,理学,也在这种环境下长出来。
但是天朝上国的思维惯性并没有消失,在传说中的《大明混一图》可以看到,即使到了明朝,中国的概念依然是一个无边无际世界中央的大国。中国向来不是和周边平等的国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