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意识

如题所述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风云变化无常,各行各业竟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在变幻多端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最终关键节点还是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管理者若想履行他的职责和不辱使命,带领所属企业稳步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一、前瞻意识古人有句话是“先谋定而后动”,就是做任何事要先想清楚再行动。前瞻意识通常讲叫前瞻性,就是考虑问题的时候走在时间前面,对未来发展有预见。有了这样的前瞻意识,我们的眼光就能更广阔,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能有高度和广度。如何树立前瞻意识?必须做到一是善于学习,不断了解相关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况,掌握经济市场行情变化、企业的定位和客源市场。多学、多听、多思考,才能让自己具备前瞻意识;二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取周围各阶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决策更有依据;三是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总结分析,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思路更清晰。企业管理者在做决定的时候,集体领导班子和“智囊团”要充分讨论,全面分析事情的优劣势,听取大家的不同意见,集思广义,有了足够多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较,找出解决最佳方案后就能做出正确决策。二、大局意识就是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比如,中国对非洲某些国家的无条件支援,眼下损失的是人力物力财力,但可以赢得非洲人民的好感,更进一步使非洲各国政府对华友好,这样可以为中国赢得更长远的政治利益,还可能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是中国政府全球外交大局意识的一个体现。一个企业,要放眼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必须看清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走向,从而果断的减少、暂缓、放弃某些产业的投入,或者果断投资政府支持的相关项目。还有,很多产品生产商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就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也是大局意识的体现。三、效益意识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效益。如果这个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投资获得的效益一次比一次大,投资是成功的。但是,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改善产品和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而更应该根据需要引进先进设备、改善产品品质和提高管理水平。四、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它是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中,同时又高于管理实践,对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整体、结构、人本、制度、市场、竞争和创新。从作用上看,管理意识先于管理技术,应该说更多地表现为管理者潜意识和“骨子里”的东西,是一种“自觉为之”的管理行为,缺乏这种意识,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该做的事情意识不到,也就无法解决问题。管理意识是一种“自觉性”,感觉的成分占上风。例如一个管理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他首先会自觉意识到决策的有关要素并且做出判断和取舍,是一种专业素质。杰出的管理意识是建立在对管理及其对象规律熟知的基础上的,因为管理人内心理解这种规律,因此会自觉地做出符合规律的选择。管理意识是需要丰富的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的出来的。一个优秀的管理人也是需要锻炼的,只有当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才会逐渐培养出来管理意识,如果不了解企业组织的有关知识,不了解企业运行各个岗位的权责和职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就找不到方向。因此,只有具备管理意识的人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他知道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情,从而达到有效目的。五、法律意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和行业法律不断健全,人们对法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越来越高,普遍都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法律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担保、法律文书、合同起草、法律资料保管等方面,如果我们疏忽大意,操作不够专业和严谨就会出现法律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引发企业的法律官司。一旦出现官司,企业合同、协议等文本资料保管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企业可以胜诉却败诉的现象。那么,企业管理者如何树立法律意识?方法有三:一是学习法律知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到知法、懂法。二是依法守法,依法办事,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重视法律文书、合同文本等文件的保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保管制度,避免口头报告和请示,没有文字记录。现在企业法律官司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没有文字记录,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失去争取权益的机会。在员工管理上,我们也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去做,既保护员工利益更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三是学会用法,既约束自己,也防止他人对自己权益的侵害,学会处理法与法之间的关系,依据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六、企业文化意识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表面的物质文化,也叫硬文化,包括司容厂貌、机器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等;二是制度文化,包括管理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三是核心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叫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企业优良传统,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造就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的首要责任。一个有影响力的管理者,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带领这个企业塑造出来的企业精神就是这个企业发展的“灯塔”。企业文化是最有能力、最有水平、最有胆识的管理者带领下培育造就出来的,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它的员工能够带着这个企业的“烙印”走到哪里都会展现自己的光彩。同时,制度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我们经营管理中不断修订完善,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我们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符合企业要求。这种培育,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习惯、一种企业风格,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软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甚至可以形成一种信仰,这不是企业管理者坐着想就能打造出来的,是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培育,而培育一个企业文化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这样培育出来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战无不胜,持久发展,基业长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