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

会在什么时候

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专家称人类已有准备
新闻回放

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10月3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研讨会上,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宣布了自己的结论: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于2036年撞击地球。

根据肖尔的计算,2029年,这颗小行星在距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掠过地球后,其自身状态和运行轨道将因地球引力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足以导致它在6年后,也就是2036年“击中”地球。

“阿波菲斯”直径大约320米,质量约4200万吨。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

根据肖尔制作的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将会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一地区里的动植物和人类将因为严寒和食物链被破坏而死去……

专家访谈

撞击不可避免 人类已有准备

肖尔的预言会不会成真呢?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

朱进表示,目前中国的科学家尚未掌握“阿波菲斯”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的确切数据,不过,类似的撞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目前,太阳系的30多万颗小行星中,有70多颗小行星在未来100年内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大于零”。

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击中地球,会造成全球1/4的人口直接死亡;直径超过2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则足以让地球上90%的物种彻底灭绝。“阿波菲斯”的直径只有320米,如果它撞击地球,虽然不至于造成人类的彻底灭绝,但是其后果也将“非常严重”。

不过,人类已经想出了不少避免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方法。其中,最经典也是最“刺激”的一个办法是“爆破法”,即向对地球有威胁的天体发射导弹或者在其内部填装爆炸物,将其炸成碎片,并使碎片偏离原运行轨道。当然,这种方法只能用来对付石质的天体,而且,在太空中使用核武器,也有可能对地球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还有科学家提出,可以让宇宙飞行器以与小行星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与它“并肩而行”,当两者达到相对静止的时候,用机械臂去“推一下”,改变其运行轨道。

还有人提议在小行星上安置“巨型火箭驱动器”,改变其轨道;或者在太空中放置一个巨大的聚光镜,反射太阳光将小行星气化。

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还只是概念性的方案,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类应该能想出办法,避免地球遭遇灭顶之灾。

背景链接

顽皮小行星令科学家头疼不已

“托里诺撞击危险等级”是天文学界用以评估“天外来客”撞击地球概率的标准,共分10个等级。大多数“淘气”的小行星的危险等级只有8级或9级,概率仅为万分之几,但这样的概率已足以令科学家们头疼不已,必须通过反复的观测、计算来确定或排除其“亲吻”地球的可能性。

2002年7月,俄罗斯天文学家宣称,一颗小行星将于2019年2月与地球相撞,撞地概率大到1/9000,不过,没过几天,科学家们就彻底排除了它的撞地可能。

2003年9月,美国天文学家发出警告,一颗直径1公里,质量高达26亿吨的小行星正朝地球的方向飞来,它的撞地概率大约为1/900,000。经科学家进一步测算,最终排除了它撞地的可能性。

小行星真会撞击地球吗?

小行星真会撞击地球吗?
从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奇特的环形巨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直径为1250米的环形巨坑——“巴林杰陨石坑”。一直以来,有人推测这个坑穴是由一颗陨石碰撞的结果。20世纪初,一位美国工程师巴林杰在坑周围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勘探,钻探深度达400米,却始终未能找到推测中的那颗陨石的踪影。为了纪念他,美国陨石学会把这个坑命名为“巴林杰陨石坑”。
“巴林杰陨石坑”为什么没有陨石残留痕迹呢?众所周知,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可以完全燃尽,但是,大型陨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铁类元素,一旦落地它就逐渐冷却,不会继续焚烧,很难想象一个已砸出上千平方米巨坑的陨石会气化消失。按逻辑分析,陨石的质量与陨石坑的直径、深度应有一定比例关系,真正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坑中都能找到各种陨石,这一点已有大量事实验证。如1967年吉林陨石雨后,在一个直径仅6米的坑中就找到一块1770公斤的石陨石。
探寻这种环形巨坑的来历要从地球的演变说起,由于地球内部热核反应而不断产生能量积聚,当地壳承受不住压力时,便会发生熔岩喷发活动。岩浆冷却凝固时,由于混合在岩浆中的水和蒸汽的支撑作用,岩层中会形成空洞(就像烧制玻璃时残留的空气泡)。部分空洞因距地表很浅,经过漫长年代,空洞中的水和蒸汽会沿着岩层缝隙流失散发掉,失去内部压力支撑的洞顶坍塌便形成凹陷环形坑。因为这种坑是熔洞塌陷形成,所以内壁陡立,甚至呈口小底大的瓮形。像我国湖北省神农架地区七溪坪的巨坑,坑口直径约410米,而坑底直径约530米,坑口上方还有熔洞塌陷时留下的两块条石悬空架在坑沿上。
至于“巴林杰陨石坑”四周略高的坑唇,是由于这类熔洞坍塌前是向地面鼓涌的圆丘,坑唇是圆丘塌陷后残留的边缘部分。现在美国西部还有许多这种地下是熔洞的地面圆丘。这种巨坑和熔洞是一种地质构造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它的形成原因与天体内部地质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它行星上同样存在。所以,巴林杰在此找不到陨石也在情理之中。
宇宙中天体相撞是经常和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在地球周围的小行星不计其数,如果与其中任何一颗较大的相撞都会带来灾难。但是,天体相撞的前提是两个天体必须有非常大的质量差距,才能使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离心力失去平衡而发生相撞。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计算出天体相撞的质量差距的准确数值,但地球可以吸引的只能是地球质量几万亿亿分之一或更小的天体。因此,在理论上没有质量相对较大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现实中也从未发生过。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大陨石是在非洲纳米比亚的一块60吨重铁陨石。就是1994年引人注目的彗木相撞,也只是在木星浓密大气层上留下一块暗斑而已,对木星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那些频频光顾的“天外来客”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给地球带来任何重大破坏,杞人忧天大可不必。
作者:建一
摘自《自然物质的变化——揭示生命、地球、宇宙奥秘》一书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建一] 于 2006-06-01 13:43:04上贴

--------------------------------------------------------------------------------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地球遭到小行星撞击,转瞬间人类文明毁于一旦的荒诞故事,曾是许多科幻作品中的常见内容。1994年的“彗木相撞”天文奇观和反复出现的流星雨使人们产生了一些忧虑,“小行星撞击地球”似乎成了非常现实与严峻的问题。对来自外太空天体威胁的这种担忧,除了上述现象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球表面那些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在这类“陨石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直径约1240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半球形大坑——“巴林杰陨石坑”。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巨坑是一颗庞大的铁陨石轰然撞击造成的陨石坑。20世纪初,美国一位采矿工程师巴林杰对这个环形巨坑产生了强烈兴趣,于是他动用了巨大的财力在巨坑中进行钻探,可是除了一层层破碎的岩屑外并没有找到那颗似乎已躲藏的不见踪影的神秘铁陨石,最后巴林杰的努力只好以失败告终。巴林杰的开采虽未成功,但在科学研究上无疑是有意义的,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美国陨石学会把这个坑命名为“巴林杰陨石坑”。
“巴林杰陨石坑”为什么没有陨石的残留痕迹呢?我们知道,大气层是地球坚厚的“防弹衣”,绝大部分小型陨石没有到达地球表面时就在空气中因摩擦产生的高温而燃烧殆尽,耀眼的流星就是它们生命的残迹。大型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铁类元素)可以穿过大气层从天而降,但落地后就逐渐冷却,不再继续燃烧。通常陨石的质量与陨石坑直径、深度有一定比例关系,一般真正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坑中都能找到各种陨石,这一点已有大量事实验证。如1976年的吉林陨石雨,在一个直径仅6米的陨石坑中就找到一块重1770公斤的石陨石。很难想象一个已经砸出几百平方米巨坑的铁陨石会焚毁消失的无影无踪,可以断定“巴林杰陨石坑”并不是陨石撞击坑。
探究“巴林杰陨石坑”的成因,要从地壳的变动说起。当地壳承受不住地球内部核反应不断产生的能量积聚起的压力时,便会形成熔岩喷发活动。地球白垩纪末期大爆发后,地表形成了数不尽的高山峡谷和大量熔岩洞穴。熔洞是在熔岩喷涌时,表层岩浆首先凝固形成外壳,大量水蒸气被封闭在岩层壳中,由于包裹在岩浆中的水蒸气的支撑作用,在凝固后的岩层中形成的空洞(像烧制玻璃时残留在制品中的空气泡)。熔岩洞穴有位于地表崇山峻岭之中,也有隐藏在地下曲折幽深。像我国西南部山奇水秀、景色如画的山峦群峰中,逢山必洞,无山不洞。人们漫步在熔岩建造的地下迷宫中,不禁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一些地表岩层是石灰岩、砂岩的区域,部分距地表很浅的地下熔岩空洞,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溶洞中的水和蒸汽沿着岩层中的缝隙流失散发掉后,失去了内部压力支撑的洞顶坍塌,便形成了各种地表凹陷坑。“巴林杰陨石坑”所处地层正是质地较疏松的石灰岩、砂岩构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个巨坑别有一番天地。
人们注意到,“巴林杰陨石坑”四周组成石壁的厚厚的石灰岩层和砂岩层被一种可怕的力量所折断,并且向外翻转,坑底一些岩石有遭受猛烈冲击而产生的碎裂痕迹,石壁、石垣以及坑的底部堆满了石粒,这些都显示了岩石崩塌的特征。因为这种熔洞塌陷前的洞顶是向地面鼓涌的圆丘,洞顶塌陷后残留的圆丘边缘部分就形成了那条围绕坑边高达30米的环形坑唇。
因为这类巨坑是熔岩空洞塌陷形成,所以大多内壁陡立,甚至有些呈口小底大的瓮形。像我国湖北神农架七曜峰七溪坪的“凹陷巨坑”,坑口直径约410米,而坑底直径约500米。坑口西沿有一块长约5米的称为“鹰嘴石”的石条(应是熔洞塌陷时留下悬架于坑口上方),从石条往下眺望坑底,千年古木一片葱茏,间歇喷泉清澈见底。还有广西乐业的连绵群山中的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状如一个个巨大漏斗的“天坑”,密集排列在方圆20多公里的范围内,坑中有洞,洞坑相连,向人类展示了熔岩剧烈活动的神奇造化。
这种巨坑与地下熔岩空洞是同类地质构造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它的形成与地壳内熔岩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陨石撞击无关。不仅在地球上,而且在其它后期行星上也同样存在。用望远镜观看月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是洼地的环形山,环形山虽然构造不尽一致,但基本上都具有类似火山口的同心圆构造特点,和“巴林杰陨石坑”一模一样那种像碗一样缓慢凹陷下去的底部平坦的环形坑更不在少数。此类极为寻常的行星形态(如水星、金星等等以及那些小行星上麻子脸般的凹陷坑),与地球上的火山口、环形坑都是源于同样的成因。
当行星经历了早期阶段不断的外壳大爆发之后。由于外壳变厚,内部压力减小,喷发程度趋弱,熔岩已不足以堆成高耸的圆锥火山峰,于是后期阶段行星上的低矮环形山、环形坑便星罗棋布了。当然,行星上的环形坑并非都是经过熔洞塌陷形成。而多数是熔岩喷发时,喷发中心区域直接陷落形成的凹陷坑,由于内部压力、岩层厚薄、岩浆成分的不尽相同,环形坑的形状各有千秋。
宇宙中天体相撞是经常和普遍的,夜空中的流星就是证明(地球上每年坠落的陨石达上万颗)。在地球周围往来穿梭的小行星不计其数,但是,天体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非随心所欲。天体相撞的前提是,两个天体必须有非常大的质量差距和较近的距离,才能造成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离心力失去平衡而相撞。如果地球与小行星质量相差不大,因各自磁场的相互排斥作用可以保持相对的间隔距离,即使与地球轨道交叉运行也不会相撞。
目前人类还没能计算出天体相撞的质量差距的准确比例数值。地球上迄今找到的最大陨石是60吨重的非洲纳米比亚的“霍巴”陨石。由此推算,像地球这样大的天体能够吸引的应该是相当于地球60万亿亿吨重量的1万亿亿分之一或更小的天体。所以,理论上没有相对较大质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在现实中也从未发生过因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严重灾害的事例。
1994年7月,引人注目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向木星飞驰而去,有21颗彗核接二连三地落在木星上,壮丽的“彗木相撞”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公里。但这么巨大的爆炸也仅在木星浓密大气层顶端形成一个持续时间不长的暗黑色尘埃云团,对木星的构造和运行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7.89倍,地球的能量和引力与巨大的木星无法相提并论,木星能吸引的物体质量远远大于地球所能吸引的物体质量,撞击地球和撞击木星的物体质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可以坠落在木星上的物体并不等于会坠落在地球上。
亘古以来,对地球构成直接威胁的不是来自天外的“太空岩石”,而是时时刻刻频繁发生的因地壳变动引起的摧毁城市、吞噬生命的火山爆发和地震灾害。小行星撞击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主观预测言过其实,也没有客观事实依据。

建一
摘自《自然物质的变化——揭示生命、地球、宇宙奥秘》一书
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有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0
科学家估计,小行星的碰撞并不足以消灭地球上的生物,不过,碰撞所产生的一连串事件,如大量的火山爆发、海水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气减少及气候急速改变,才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地震的力量相等於芮氏震级十二级,是地球最强烈的地震的一百万倍,火山喷射出来的灰尘和二氧化碳,将会产生温室作用,令地球的气温上升,灰尘并且阻挡了日光,使植物不能产生光合作用,破坏地球的食物链。

从研究地球上的化石,科学家相信,在二亿五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很多生物在八千至十万年间,迅速死亡;这次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和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一次碰撞类似,碰撞发生在墨西哥东南部的犹加敦半岛,这次碰撞令恐龙在地球消失。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对一颗直径为390米的小行星进行密切观测。据悉,这颗于去年发现的小型天体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

专家们介绍说,这颗被命名为Apophis(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现在正以非常高的速度接近地球。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Apophis将在2036年飞临地球附近,如果发生相撞,其产生的威力将是二战末期美军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当量的10万倍。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将直接影响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而地球表面的其它地区则会受到大量尘埃的污染。

科学家们强调称,用于做出决定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他们不久前曾在伦敦举行的近地天体会议上指出,现在必须着手研发相应的技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改变Apophis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有陨石专家认为,目前关注的并非Apophis是否会与地球相撞,而是这一撞击何时会发生。许多较小的天体都会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不会对地面产生影响。但是,地球平均每10万年便会遭到一颗直径1公里以上的天体的撞击,而遭到直径超过6公里的天体撞击的几率平均每1亿年会出现一次。

Apophis自去年6月份被发现以来便受到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最初天文学家们曾认为,Apophis可能会在2029年与地球相撞。不过,进一步的观测显示,早先撞击的时间计算有误,但撞击发生的概率却要比原先估计的高。

尽管现在距离撞击可能发生的时间还有20余年,但“太空守卫”基金会主席安德烈·卡鲁兹表示,政府必须现在就做出决定,这样科学家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方案以预防撞击的发生。据测算,Apophis与地球相撞的概率约为1:37。

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家大学的天文学家阿兰·费茨蒙斯表示:“当Apophis在2029年4月13日到达近地点时,地球的引力会改变其飞行轨道。这样以来,当它在2036年再次飞临地球时便有可能发生相撞的灾难。”

目前,欧洲空间局下属的先进概念研究小组正在领导研制新型卫星和火箭,以便将那些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推往其它“安全”的轨道。

据专家们介绍,明年春季还将再出现一次观测Apophis的良机,借助大功率的雷达,天文学家们将能够更为精确地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如果在明年的观测中还无法排除Apophis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那么天文学家们将不得不等到2013年才能进行下一次观测。但NASA认为,必须在明年观测过程中做出有关应对Apophis的决定。

阿兰·费茨蒙斯指出:“我们可以在2013年决定继续实施避免小行星撞击的工作,但相关的计划必须在此之前就制定完毕。”天文学家们要等到2029年才能确定Apophis是否会与地球相撞。如果到时证明科学家们的预测确实会发生,那么人类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避免Apophis撞击地球。
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近几年不时有小行星威胁地球的报道,这绝不表明目前地球受到的危险增加了,相反说明人类已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小行星能撞上地球的概率实际上是很小的,拿直径2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来说,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有可能发生一次。即使将来某个时候有迹象表明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可能,人类也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及时地将它“解决掉”。比如发射飞行器、导弹等撞击、炸毁飞行天体等措施来解决“灭顶之灾”。
美籍华裔太空人卢杰及另一名美国太空人想出新方法,阻止小行星撞地球,就是发射一艘核动力太空船并指挥它于小行星旁盘旋,发挥“引力拖船”的作用,以引力改变小行星的行进轨道。

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人卢杰与洛夫在新一期《自然》科学杂志中表示,即使一颗直径约200公尺的“细小”小行星撞向地球,也会造成“广泛损毁”及人命伤亡。很多科学家已着手研究把一艘太空船与可能构成威胁的小行星联系起来的方法,希望藉此改变小行星的行进方向。

虽然美国太空总署的“深度撞击”探测器早前成功撞向彗星,但卢杰与洛夫认为,由于小行星的结构大都是粗糙而不坚实,加上大多数的小行星都会旋转,故很难准确地将太空船与小行星相撞。

该两名太空人想出的,让太空船在没有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利用引力作为“无形”拖曳工具的方法,相信优点更多。他们建议,如果宇宙间出现威胁地球安全的物体时,可派出一艘核动力太空船,扮演“引力拖船”的角色,在小行星旁盘旋,以引力慢慢地改变该物体的轨道。

卢杰说,此构思最明显的好处是“非常简单”。由于动力在太空中不会散失,故只要有足够时间,微小的推力已可令物体的轨道出现重大转变。“引力拖船”可以是一支火箭,能于小行星表面徘徊,依赖微小的引力就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引力拖船”的推动器会被调校至向外,避免朝向小行星表面,以免影响拖引力。

太空人计算出一艘重20吨的“引力拖船”可于约一年内改变一颗200公尺直径小行星的轨道。这种方法将令原本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于10年或20年后确保不会撞向地球。

据估计目前在太空中有约1000颗宽逾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美国太空总署的小行星监察计划希望于2008年底以前,找出90%的这类有威胁小行星。
科学家公布了五大拦截方案:
方案一:用核弹炸毁小行星

据我国国家天文台的李竞研究员介绍,科学界目前“拦截”小行星的设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其炸毁,破坏掉;另一种则是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对于第一种解决办法,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核导弹攻击向地球袭来的物体——就如同好莱坞影星布鲁斯·威利斯在《哈米吉多顿》电影中采用的方法一样,如发射一个火箭、一个导弹,把它炸掉。

“炸毁”的办法在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李竞研究员介绍说,在炸毁之前首先要对将要撞向地球的小天体的本源进行研究,看它的组成元素是铁质的还是硅质的,如果是硅质的,因为它质地比较松散,就可以利用导弹或者其他的核装置进行攻击将其炸毁,但是如果是铁质的,是一个坚硬的“铁疙瘩”,就要采取改变轨道的办法。

弱点与质疑:“炸毁”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因为,核爆炸的后果难以预料。李竞研究员说,“弄不好,炸掉的碎片会向地球散落,人们将对它们失去控制,使人类更深受其害。”

在使用核武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地球上所有积累起来的核武器只够用来炸毁一个直径9公里的小行星,而且还得准确地击中小行星的中心才行。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朱进也认为,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向外空直接发射武器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当小行星很遥远时,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物质属性;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星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方案二:用机械力改变轨道

更多的科学家在考虑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的方法。李竞研究员介绍说,第一种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就是发射人造天体,将其发射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天体(或称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即人造小天体的运行速度等于小行星的运行速度,然后用机械推它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

弱点与质疑:李竞研究员认为,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但是要经过不断的、充分的试验,不能有任何误差存在,难度比较大。如果第一次没有推成功,还要发射飞行器对它进行跟踪,再在合适的时候推它,改变它的轨道。

方案三:改变颜色以改变轨道

第二种改变轨道的方法是改变小行星的表面颜色。李竞研究员说,如果原来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样可以改变它的反照率,颜色改变后它的吸热情况就会有所改变,黑色可以降低反照率提高吸热率,从而提高整个行星自身的温度,对它的运行轨道产生影响;也可以把它变成白的,使它变冷,效果是一样的。

弱点与质疑:改变小行星颜色可以改变它的轨道。但前提是,需要大把时间积累推力,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并随时监控对小行星轨道的实际影响,否则,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也可能导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另外,因为对地球能够产生威胁的行星的直径都在一公里以上,整个工程也将是极其浩大的,而以笔者愚钝眼光看,人类显然没有时间从小行星身上提炼到足够改变小行星彩色的涂料,那么多的油漆涂料,怎样运到小行星上,要派多少人去完成这么伟大的刷漆任务?据报道,美国航天飞机每公斤有效载荷入轨费约1万美元。直径为一公里的小行星大约需要油漆523吨。就算不计买油漆的费用,要把这些油漆运上太空所需的运费大约将近52.4亿美元。

方案四:用爆炸法改变轨道

用爆炸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对于组成元素是铁质的、结构结实的行星,李竞研究员认为,可以利用导弹或是核装置对其进行攻击,理想的状态是将它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质量了,轨道也就跟着变了”。

弱点与质疑:目前这些理论上的探讨,都是在理想状态下才能进行的,实际中不能有一点点的误差存在,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方案五:给小行星安“太阳帆”

这种方案要在小行星体表面上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或者一个“太阳帆”,把行星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发动机将被一个常规火箭发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发动机自己固定在小行星上,开动发动机,把小行星推离它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它错过与地球相撞的机会。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把一个“太阳帆”附着在小行星上,而不是发动机。利用常规火箭把这个帆发送到小行星上,并把它植根于小行星体的表面。这个帆一旦附着在小行星表面上,它就能够吸收由太阳放射出的光子,从而像风吹动一条船上的帆一样,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

微型卫星还可以用来登陆向地球冲来的近地球物体,查看近地球物体上面的物质、形状、大小及合成物。研究人员称,这些信息对于把任何冲向地球来的近地球物体推离轨道是至关重要的。

弱点与质疑:总体上这些技术在理论上虽然都是成立的,但是此种技术的实际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所有的方案都只是设想

李竞研究员认为,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和手段,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期需要50年。在这个足够长的时间里,人们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实验使技术逐步完善成熟。“从理论上讲,人类已有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手段,但是,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试验。虽然说美国、俄罗斯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可行的,但是毕竟还没有试验,没有真正实施过。说说很容易,实际应用没准儿会出现问题,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技术逐渐成熟。”

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关于我国的监测小行星工作,李竞研究员告诉时讯记者,我国在河北兴隆县的天文监测点一度在全球很有影响力,但近几年各国普遍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显得落后了。
第2个回答  2006-10-10
会 随时有可能的 不过没有大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0-10
会的,偶然性高,也许就在明天,也许……那就没准了。
但要更正一下,你要问的是:“能毁灭地球的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对吧?
第4个回答  2012-04-07
可能会在20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