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顺带问一下:谁知到这是哪篇古文里的句子?谢谢~

(1)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2)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这两句话出自哪篇古文?

(1)今天,袁绍从河北起势力,仗着人多想独霸天下,但是不会用人,那么奇人都不愿在他手下。

  (2)平江,蜀汉,都有意愿去投靠,当成大哥大的人物,我想使人们回心,愿意去攻打他。

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3
文言文阅读3——王粲- -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立,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三国志·王粲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屣:鞋
B.诏除黄门侍郎 除:授予官职
C.仗大众,志兼天下 兼:兼善,兼济(使......受益)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
A.

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乃之荆州依刘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

怀其璧,从径道亡

4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时邕才学显著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
C.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
42、D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粲才能突出的一组是D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③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④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⑥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王粲出身名门,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他才貌双全,少年得志,在群雄并起,动乱不堪的年代,历仕汉魏二朝,直到进入朝廷的政治中心。
B.王粲在政治上依附曹操,曹操父子也倚重王粲。他给曹操敬酒的一番话,不仅表现了卓绝的口才,更显示出他对时事的洞悉.
C.当时袁绍、刘表都是地方割据势力,他们不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一是不能重用人才,而曹操则与他们相反,这也是曹操能统一中国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D.文章用大量笔墨记叙了王粲的士途经历.在曹魏政权建立之初,王粲给魏国订立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3分)

译文:

(2)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2分)

译文:

(3)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3分)

译文:
11、C (A.兼:兼并 )
12、D (A.以:因为 B.而:却;并且 C.乃:于是,就 D.其:那里,那个 )
13、B
14、A ("才貌双全"错)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3分)

译文: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用他连姻,叫他的两个儿子见王谦,让王谦选择,但王谦不同意。

(2)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2分)

译文: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他就认为他非同寻常。

(3)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3分)

译文:避乱荆州的士人,都是海内的俊杰,而刘表不知任用,因此国家危难而没人辅佐。
[附]文言文译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曾祖父龚,祖父畅,都作过汉朝的三公。父谦,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用他连姻,叫他的两个儿子见王谦,让王谦选择,但王谦不同意。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他就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蔡邕以高才硕学而著名,在朝廷中地位很高,经常车马填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还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跑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之后,年纪既小,身材又矮,一座皆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的书籍文章,要全部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举用他为僚属,天子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他都没有就任。后来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他其貌不扬,身体虚弱,不很重视他。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他为丞相掾,赐爵关内候。太祖在汉水之滨摆设酒宴,王粲举觞祝贺说:"方今袁绍起于河北,依仗人马众多,一心兼并天下,但是他好贤却不能用,所以杰出之士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作为今天的周文王。避乱荆州的士人,都是海内的俊杰,而刘表不知任用,因此国家危难而没人辅佐。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便整顿军队,收其豪杰加以任用,以便横行天下,平定江汉之后,又选拔这里的贤人俊士,把他们放在适当的官位,使天下归心,盼望您来治理,文武并用,英雄尽力,这是夏、商、周三王的作法啊。"后来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他学识渊博,问无不答。当时旧的礼仪废弛,建立各种制度,经常是由王粲主持。
(材料出自《三国志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第一版)
第2个回答  2010-02-03
1、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

2、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

3、选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