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寮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渔寮地处沿海。据《平阳县志》载,明初以来,倭寇入侵浙闽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国公汤和奉命于金乡设卫,建卫城,同时筑千户所于壮士,雾城为其旧址,其规模与蒲门所相类似,驻有千户等官15名,旗军1232名,辖台1处、堠3处,曾在韭菜园村制高点设烽火台,信智设凤弯堠。海浪城墙,战旗飞扬,刀光剑影,红兵抗倭,屡有战绩,在抗倭斗争中有着反侵略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正统八年(1443),倭寇进犯壮士城,副千户王山迎击牺牲。隆庆初年(1567)壮士所并蒲门所,称蒲壮所,此处因地处滨海而多雾,遂改壮士为雾城,现烽火台屹立山巅,城垣犹存,西门城桶尚在,蔚为壮观。
清顺治十八年(1661),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清廷下令迁沿海10里居民入内地,并扦木为界。这时,渔寮居民被逼内迁十里,界外房舍烧毁,移民离乡背井,男号女哭,四境相闻。至清雍正元年(1723),方有柯、杨两姓从福建泉州迁居于此,搭寮(草棚)捕鱼,繁衍生息,遂称此地为渔寮。
景区传说
渔寮沙滩平坦宽广,就像一条平铺着的地毯,走在上面柔滑而硬实。虽然看起来沙面似乎总是积着一层浅水,但人走在上面连鞋底都不湿。把自己淹埋在沙子里,只露出头部,或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你将忘记什么是疲劳,什么是忧愁。
宽阔平坦的沙滩上养有“天下第一鲜”——文蛤,因没有污染,此地出产的文蛤是日本指定进口的海产品。
如果你们爱好体育,可以在沙滩上打打沙滩排球,或去参加帆板运动。在海上驾驶摩托艇去冲浪,更能体会御风而行的味道。如果你们这些技艺都不高超,可以下海畅游,可以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也可以乘渔船到外海去欣赏海光山色。总之,这里能使你自得其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