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那几种别称。

如题所述

重庆的简称渝,也叫山城,雾都,解放前国民党称陪都。重庆市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形成一丘脊舌状半岛[渝中半岛]。全城依山而建,临江而筑,市内坡峭路陡,楼房重叠错落,山和城融为一体,故又名山城。 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山城的名称,多次更改。南宋以前的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国、郡、州、县皆以“巴”命名,称巴国、巴郡、巴州、巴县。 据史书记载,巴国是以外来的东方巴部族集团为主,融合和征服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构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另一说法是因嘉陵江三折入长江的形状,像古篆体字的“巴”字之故。巴县命名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距今至少在1400多年。北周闵帝元年改巴州为楚州,重庆简称“渝”,是隋文帝时(公元581年)将楚州改为渝州。此名因其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当时叫渝水,而且习惯以渝水称呼嘉陵江,于是由此得名。宋徽宗崇宁元年改渝州为恭州。重庆命名始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封子赵淳(左忄右享)先封于恭州为恭王随后又即帝位,颂为“双重喜庆”,便将恭州改为重庆府,府治为巴县城,重庆命名至今有800余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01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周代时封为巴国首府,后历改江州、恭州。到了1189年,南宋赵敦在此先封恭王,后登帝位,一年之中遇到双重喜事,遂改恭州为重庆。从此,中国版图上便有了这个吉祥喜庆的地名。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重庆又有了“雾都”的别名。每逢秋末冬至,常常雾气弥漫,整个城市像被轻纱覆盖,朦朦胧胧,影影绰绰,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从文学的角度看,固然有一份诗意,但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并无半点好处。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空气质量有所提高,“雾都”的称谓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 重庆的另一个别称是“山城”,这是一个阳刚的符号,厚重雄浑,与重庆男儿的豪爽、耿直的气质十分吻合。然而,仅有阳刚之气还不够,“水城”的别名更能代表重庆的风貌。由于两条大江的环绕,群山簇拥的重庆显得格外柔媚、灵动,这恰恰又暗合了重庆女人俏丽、泼辣的本色。 一座内陆城市,既有大山、又有大水;既具备北方的硬朗,又兼备南国的温婉;既有凝重的底色,又有轻盈的形态,真可谓得天独厚,也为城市的规划者提供了纵横驰骋,发挥才智的广阔空间。 全世界拥有河流的城市很多: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罗马有台伯河、维也纳有多瑙河、曼谷有湄南河……但既有山又有水的城市就不易找到。著名的“山顶之国”圣马力诺倒是和重庆地形有点相似,踏入国门便上坎爬坡,山路蜿蜒曲折,漫无尽头,从高处可以看到山下人家的院落……但这个袖珍之国毕竟太小,而且没有河流,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人口才2万多,顶多也就一个鹅岭那么大。诞生过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萨尔茨堡虽说有山也有水,当年的古堡依然矗立山头,在烟雨中显得苍凉而迷茫,但也只有一条萨尔茨河,怎能和重庆的两条大江相提并论! 尤为可喜的是,近年来,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装点,重庆的夜景更加璀璨瑰丽,美轮美奂。桥梁道路、商厦楼宇都披上了五彩缤纷的霓裳羽衣,令人眼花缭乱,神思飞扬……凡是到此观光的游客或路过的旅人,都对山城的夜景怦然心动,发出由衷的赞叹!于是,“不夜城”的美名不胫而走,成为重庆的又一雅号。 山城、水城、不夜城,既是重庆的别称,更是重庆的优势和魅力,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这座城市将会越来越彰显出迷人的风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