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了,我该怎么办,我的性格,我的想法,我的人生。

在家里度过了大三暑假,都没怎么出去过,宅死了,我是男的,但是我不敢见人,因为我像女孩子,所以不想出去,我有很多习惯都是女的想法,恋爱都是与男的,怎么办,现在都不敢和人说话,碰到人都害怕,我也有像变性的想法,有的时候真想去自杀,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努力,没什么朋友,找工作更不用说了。
我一直在想父母生我就是一个错误,我觉得我活的好痛苦,父母养了我20年,但是我什么都给不了父母,反而要他们担心,我父母也是超级敏感,做事很谨慎,都拘小节,也许有些是父母的遗传,我好像改但是改不了,我都是背着一个虚壳生活,一直没和别人说我想变成女孩子的事情,知道今年5月份我痛苦至极,和一个男同学一起上自习上久了,有些喜欢上他了,但是我还是一直压抑自己的感情,同学都说我是同性恋,然后我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我就没和他去自习了,就一个人,但是脑子好乱,最后回到寝室哭了,后来发了写短信给姐姐,最后他问我,我很艰难的才说出自己想做女孩子。
我知道中国是个传统的国家,他们一直都要宣扬积极的,向上的事物,对一些事情还是有避讳的。
我也知道自杀是逃避,是逃避现实,是不敢面对现实,但是我一直都不和别人说话,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勒,我姐姐叫我去看心里医生,但是我不敢和医生见面,不想告诉它我的想法。
到现在都我变成什么了,自闭,精神分裂,抑郁症,强迫症,嫉妒,无能,无奈特别怕有的女生,怕人的眼光。
我一直都想做一些快乐的事情让自己忘记这些,不要想太多,看笑话,看滑稽电影,在同学面前都是一直笑笑的,和傻瓜一样,表面上总是喜欢笑,但是我内心痛苦级了,一直都是为了不让自己想太多。
从初中就这样了,真是没办法,家里还有个比我更加不懂事的哥哥,在家里无所事事,打父亲,刷耍妈妈,我真看不下去,不想回到这个家,我真无能,怎么这么无能,什么都做不了,四年大学快读完了,我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只是一味的去自习,为了不想太多而自习,为了以后能改变自习而自习,为了不见人而自习,为了自习而自习的想法我一直没有,我一直都在逃避。这个世界容不下我吗,爸爸妈妈我真对不起你们,如果有下辈子我真希望能够给你们你们所想要的,你们需要的幸福,虽然他们所想要的很简单,就是我好好生活,快乐的生活,只要活着什么都好,世界如此美妙,可是。。。。。我真想摆脱虚壳,给我一个正常的生活,我要的很简单,只要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能够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不用被其他人说三道四,不用这样扭扭咧咧,不用这样无能,我只要求我能成为正常人,和大家一起快乐生活,我要的就这么点,但是世界没有给我,有时真的觉得不公平,我好羡慕那些能够正常生活的人,好羡慕,看见他们开心我就开心,但是想想自己,有坠入了无底深渊。
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因为无依无靠所以要学会坚强,在深的水也压不死鱼儿,在烈的火也烧不死凤凰,我一直想这这句话,也想着一些比我更加痛苦的人,但是我的意志和承受能力真的有限,我改如何,改怎么办。
对啊,大学同学都说像小孩子,天真,纯洁,也就是说我不成熟,不懂事,没有苦处,而且我买衣服都没换过,都是以前的衣服,而且我也不敢不去买,因为我怕见人,对啊,我需要自信,这个我听的太多了,可是我有事情让我自卑,和人聊天也没什么话题,因为我满脑子都是自卑,因为我的想法是女孩子的想法,想做的也是和女孩子一样,聊天也和男的没什么聊,做事蹑手蹑脚,瞻前顾后,敬小慎微,我和我妈妈太像了,听我姐姐说的一些举动,和我现在真是如出一辙,我知道自己需要自信啊,但是没什么东西值得我自信的,我穿衣服都是以前的衣服,怪不得别人说我小孩子,我也什么都不懂,确实,没说错。因为不敢和人交流,所以就这样,所以一直宅,也不敢和女生说话。现在的人都喜欢和开朗的人交往,没人会愿意和我沟通的,我也不想麻烦别人。

中国的大学跟大学食堂里的大锅饭一样,学生也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只要招生过了关,大学四年就可以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就可以了,只要不让XXXXX,那什么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大锅饭式的教育成就了现在的大众教育,什么优秀、质量,全都跟着学费一起进肚囊里了。
就是在这种近视乎残害个人发展的教育环境中,产生了一些傻大学生,他们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思维方式有残缺,让我们大家一起查看一些这十类傻大学生吧,从中也验证一下:你自己是其中一员吗?
第一种傻学生:
课程不好就不上,白交学费了。这种人在大学里可有不少啊,因为学校开的课程自己不喜欢学或者老师讲的不好,他就逃课,以为“我走我路”很酷,其实是在伤害自己,而且是最傻的。
第一,学校开的课一定是有其用处的,当然不排出一部分过时的课程,可是作为第一次学习这门专业和课程的新鲜人来说,你有什么资格说不喜欢呢?尤其是在你连自己的专业是什么有什么用等都说不清的情况下,所以,当你理解不了时还是先听学校的安排吧,认真去上课吧,其实,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听一门课,再去多看点相关书时,你就会发现这门课还是有其用处的,只不过因为你自己了解不多和不深,还理解不了而已。
第二,你上的课是要花钱,你上一节课就是赚一节课的钱哦,你是在开学之初将学费一次XXXXX齐的,所以你感觉不到上课花钱。可是你不能因为没有意识到,就浪费你父母的钱啊,如果将教育看作投资的话,那你的回报在哪里呢?这是需要所有逃课学生思考的事情。
第三,如果,真的是老师授课方式方法的问题,你应该去谋求老师的改变啊,你可以通过给老师或给院系提意见,即使最后老师没有采纳和改变,那你也不能不去学这门课程,课程是固定的、有用的,如果授课的老师不好,那你可以不去听老师,但也要把课程学好,这才是学习之道,希望那些因为讨厌老师而放弃课程的同学有些思考。最后,如果你还是选择逃课的话,那请你一定要做些与这门课程或自己专业,抑或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事情,而不应该是在睡大觉或是玩游戏。
第二种傻学生:
没有目标地混,来大学为了啥都不知道。整体的迷茫是这一代人的通病,但对于高学历的大学生来说,到了大学之后,还没有自己的目标那就说不过去了。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是很容易随波逐流和放弃努力的,也更容易被外在诱惑而改变目前的一切,这正如你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目标的话,那什么方向来的风对于你来说都是逆风。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你为什么要考大学?
在你的一生发展之中,你是不是非上大学不可呢?如果不上大学你的人生会怎样呢?也就是说,你要搞清楚大学对你人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因为你父母要求你大学或你看到大家都上大学你也上大学。第二,在大学里你要得到什么?如果你的目标必须要经历上大学的话,那么你就要提出对大学的量化要求,你都要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将这些目标都写下来,等毕业时回头看,你就知道自己有多成功了。
如果,你是属于没有目标就上了大学,而上了大学也没有目标的那类人的话,现在最为紧迫的就是确立一个目标了,你可以以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为目标,那们在分析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与其的差距,那么你的大学也就有了折腾的依据。总之,没有目标的大学是可怕的,是无聊的,更是荒废的,所以,即使树立一个自己都不相信可以实现的目标,那你也要确定它为自己的目标,然后在大学努力再努力为之准备,谁又能保证当你坚持了五年、十年、二十年,当初在大学里树立的目标不会成真呢?
第三种傻学生:有时间时就是潇洒,不为未来着想和努力。
首先,大学是人生最后的一段集中学习和改变自己的时期,过了这几年,你的人生都将在工作和忙碌中度过了,那时候即使你有时间也没心情了,所以,格外珍惜和最大化利用这段不可再生的时间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大学是你可以有时间和精力、能力改变自己的四年,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理想却因为能力不够,那么这段时间就是你最好的改变机会,如你的英语口语不好,那么在大学里辛苦锻炼口语就是你的目标。这两个重要性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再加上没有人生目标,直接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随波逐流、随欲而为,没有课的空余就是他娱乐的所有时间,上课和考试成为了他们要应付的最大问题,其余的就是让自己舒服的玩,
所以,彻夜的游戏、通宵的打牌、看片,过度的睡觉,肆意的游玩等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这种有今天不管明天的思想和行为在严重地透支着他们的未来:他们本可以修炼一项核心能力的,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本可以学好英语的,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本可以学会求职技巧的,但是他们没有。可是,当他们在毕业时问题就集中爆发了,在那个时间才知道,自己没有为未来做一点准备,而当自己明白时一切也已经晚了,因为他们所欠缺的都是一定时间才可以练就好的,
所以,他们那时只有无奈地接受这个噩耗,让自己从头开始。而且令人气愤的是,其实大学生已经有这种失败的经验了,高中时的努力不够和准备不充分,让自己无奈地进入不情愿的大学和专业,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可是不善于反省和思考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类傻学生的毕业时的窘态了。
第四种傻学生:
只知道个人舒服享乐,千方百计剥削家里。剥削父母被很多大学生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父母生了我们就要养我们,同时为子女全力以赴也是中国父母的甘心情愿;我们这里不是要否定这种伦理关系和真实情感,而是要提醒那些只顾自己享受而不考虑家庭环境如何的一些无良大学生,他们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为了买可有可无的高档手机,为了买看碟玩游戏的电脑,为了自己的伟大爱情而慷慨解囊,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大肆挥霍的……这些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长本事上,反而学会了享受和摆阔、攀比,从而让本就经济条件不好的家为其高消费而进一步困难,也更加剧父母的劳作和艰辛,《落叶归根》里的宋丹丹卖血供子上学不是个案,而且如果要真是花在学习上也就罢了,可是啊,所以奉劝那些举全家之力供一人上大学的大学生们要好好反省一下了,要时常扪心自问,这个钱该花吗?非花不可吗?父母是怎样筹到这笔钱的?试想,如果这类傻大学生的数量进一步增长的话,那中国的教育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第五种傻学生:
什么事也不请教过来人,就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人的个性很封闭,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圈子和世界里,他们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他们不注重经历和经验对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他们就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即使有捷径走他们也不听而非要自己去撞一下南墙才罢休。大学,本来就是传承的机构,传承知识、方法、经验、文化;而且,在和别人的交流、讨论中成长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成长方式,所以,那些在知识、经验上独自探索的学生无疑是很傻的。大学生最少要就以下几个问题来请教过来人:首先是如何利用和规划大学的问题,其次是专业选择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第三是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问题,第四是职业选择和实习的问题。如果你对以上问题去不短请教,那么你将有效减少摸索的时间,为开发自己赢得大量时间,否则,你就是那个考试后的人,虽然一切都知道了,但一切也都晚了。
第六种傻学生:
盲目跟风考证,既浪费钱财又浪费时间。大学里考证是一股风,是一股随波逐流的风,已经很难有理智的选择了,这些看什么证热就考什么证,看到大家考什么证就去报什么的学生就是第七种傻学生。大家知道,证书,尤其是职业准入证书,是你从事一个职业的基本要求和门槛,如果你不打算从事这个职业那就没有必要去考。
当然,有些能力证书还是要去考的,如计算机证书。这些傻学生们认为证多不压身,而且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其实有些证书是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因为你没有从事那个职业,如你考了报关员证书,可是你毕业后干的却是导游,那你说这种证书投资不是浪费了吗?有些学生会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工作,我先利用大学多考点证书,不就为日后的就业做准备了吗?其实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了解自己并确定喜欢什么职业,第二是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了解自己并确定喜欢什么职业是有方法的,具体的就是了解职业和探索职业,就是即使你期望通过考试来了解职业,那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考证,你完全可以去看教材或学习教材来了解阿,如你想判断自己适合做导游,那你可以看导游的考试教材,而不一定非要得到导游证书,这样你的投入会少些。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一个很好的思想,但是如果你没有方向和目标,就算你毕业后有一大堆证书又有什么用呢?记住,和求职不相干的证书是不能突出和凸现你的能力的,这就像人家在进行体操比赛,你拿着柔道证书就来了。
第七种傻学生:
谈了恋爱就忘了全世界,不知道大学除了爱情还有别的。大学里谈恋爱后悔四年,大学里不谈恋爱后悔一辈子,这是证明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好解释。本文不是要讨论大学里应不应该谈恋爱,而是那些谈了恋爱就忘了一切的傻学生。如果你耐不住寂寞、如果你遇到了真心人,那么你恋爱了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大学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谈了恋爱之后就完全沉浸在二人世界里,什么学习、活动、实习、家人、就业、理想等都给遗忘或淡化了,两个人整天腻在一起,仿佛得到全世界,找到了人生的全部,这样的状态在毕业后对待感情时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在大学哦,你来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的天职是什么?在大学这个特定场
合和空间里,你忘乎所以的投入到感情里是要警醒的,毕竟,大学本身赋予你的还有更多。
第八种傻学生:
做点好事总要大张旗鼓地成群结队去做,平时连为人指个路都烦。日行一善已经成为了对大学生的负担和过分要求,不做坏事、少做伤害人的事、不影响人家做事和做好事就是对大学生的三条基本要求了,能做到这三点就已经是目前的三好学生了。一些学生社团,如爱心社、志愿者协会,他们会定期组织一些学生去做好事,如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去慰问,或者打扫个天桥、捡个垃圾什么的,这里要否定不是好事做的多么小,其实只要做了,无论大小就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些人做点好事却有让全世界都知道的心态和行为,照相、录像、新闻稿,校报、广播站、其他媒体都要宣传,搞得好像多么伟大似的,而且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就是说就做了那么点好事,有时候做的甚至是份内事,也要舆论宣传;甚至有些时候,让人感觉,如果没有宣传,这种行为就不会有人参与,再明白点说,就是没有好处没有宣传的好事是不做的,可当你做好事的不良动机远大于做好事的结果时,你就不是在亵渎慈善和志愿者吗?做好事、做善事是一个人品格和道德的体现,是一个人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应该是在自律下融入个人生活的平常行为,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偶尔的、一学期两次的定量要求,如果你能在平时多尽公民义务、多与人方便,那你就是一个默默的高尚的人,就无需去成群结队地去忙着做好事了。可是,浮躁的、要加分的、要得三好学生的大学生们能忍受这个无偿付出吗?
第九种傻学生:
不知道向学校要资源,你是顾客你沉默。现在的大学已经彻底沦为了商业盈利机构,不要以为你是在接受国民的大众化教育,其实你是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的投资者,你是一个交钱买知识的消费者,每年的学费就是你的投资和消费凭证,既然与学校关系是这样的单纯的商业关系,那你对学校的所有不满意都是有发言权的,你应该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在不满怨恨中匆匆结束自己的大学,取消自己的投资,忍受学校的消费欺诈。学校制度不合理而带给你的不便你可以找校长提,专业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你可以找教务处谈,你找不到实习可以找就业指导中心谈,你需要助学金帮助你可以去助学中心谈,总之,你在学校里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可以找学校的相关部门谈,当你最大化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时,你会发现大学是如此美妙;当你争取到你应该得到的权利时,你才会有是你上了大学而不是大学上了你的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3
我跟你一样,也是今年大四了,现就你的问题聊聊,你一直在强调说你在逃避,说明你胆小,没勇气面对现在的生活,对很多事也充满着矛盾感,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你对自己也没信心,觉得自己没用,而在这个社会上,要证明自己是否有用就看你是否会赚钱,经济实力说明一切,所以现在你要证明自己,要努力想办法赚钱,这也是你对父母最好的报答。而你哥对你父母不好,你看不惯你也没办法,你也改变不了他,那只能改变你自己,你自己的价值观等,等自己有能力后对父母好,那么你的自习就有目标了。其实这也是我自我鼓励的方法,我也没什么社会实践经验,就觉得乐观才会过得更好,运气也会好,希望你也要乐观,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关于你说你是同性恋,我觉得你还是听你姐的看下心理医生,不要不好意思,这也是为你今后的幸福生活考虑。再次提醒你要乐观,对自己多点信心!
第2个回答  2009-09-03
没有相同的人,
就象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
怎么想怎么做,。
第3个回答  2009-09-06
看了你写了这么多,我分析一下,你的内心在挣扎,你不想逃避,你想面对现实,但是你的行为习惯由不的你的想法去改变,而你每天都在想要改变,要改变,走出来依旧和以前一样,就像陈安之的激励法,我要赚钱 赚好多钱,最后说这个话的都是事后三分凉。

首先你要把那些自闭的习惯改了。
习惯的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是编绳子:第一次做某个行为,就像添加了一缕很细的丝线,当这个行为被不断重复的时候,一缕一缕的丝线就慢慢添加,形成一股细绳。再不断继续下去,就变成一根很粗的麻绳。这时候要弄断就很难了。虽然难,还是可以改变的。
1. 首先要深入彻底了解现有习惯的后果(具象化)。人要发生变化,需要动力。身边遇到过两位朋友,有几十年的烟龄,多次都无法戒除,却都在类似的情形后一次戒烟成功。他们都目睹自己某位亲人因肺部疾病送入急救,由此触动自己,觉得为家人也要去除这一习惯。自己也可以在纸面上做一分析,继续当前习惯的必然后果是什么,以及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这一后果。坦诚面对自己。 2. 写下障碍。这也是分析的一部分,我们要清楚了解改变目前习惯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只有病因清楚了,才好对症下药。比如我有一个习惯,不愿意打一些必要的电话,而情愿用邮件沟通。屡次尝试都没能改掉,至今也只是改善一些。但改善的过程是值得借鉴的。我在白板上列出了五条为什么害怕打电话的原因,并逐一分析,发现其实担心的事情都是未必发生的,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我还是能够接受。后来我就在打一个困难的电话前写下最坏的情况并接受它,打完电话后再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几个回合下来就发现现实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改变这个习惯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3.把你要改变的习惯告诉另一个人,让他帮忙监督你。让他人知道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被训练成重视对他人的承诺多于对自己的,这本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改变习惯中可以利用它。我有一位朋友立志要写一部小说,却始终没有开始,于是我告诉他,把小说写在互联网上,我每周会去看,并给他反馈。一个月以内,他就把目录结构和前几个章节完成了,比原来的进度快了许多。
4.一次专注一个习惯,并从可接受的程度入手。我们在改变习惯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将目标订得过高。事实上除非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每周建立一个习惯基本是不可能的。我改变习惯中的失败经历证明,同时追踪十个以上的新习惯不可行,会失去专注度。三个是可行的,从一个开始是最好的。对于度的把握,尤其是新习惯刚开始时,要运用以下原则:不求效果,只求做到。因为除非做到,我们得不到成就感,而成就感在新习惯建立初期是决定性的。

至于想做女人的话,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的,有生活的很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社会接受不了这样的人,所以大部分变性的人都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是没有好结果的。
其实,从已进行变性手术的患者来看,变性确实能满足“易性癖”患者一时的心理需求,但长远来看变性人在实施手术后会面临新的问题,如周围人的异样眼光,就业的压力,婚姻问题,经济来源问题。
第4个回答  2009-09-04
是自己把自己归为同性恋的
走出去,不要当宅男
第5个回答  2009-09-04
要多接触一些人才行,成就感累积起来就好了
参加些社团什么的,如果你真想改变自己,就得走出来
要知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加油吧,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