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历史的进步吗?

如题所述

所谓白话文,就是用口语记录事件,思想。直白的说,就是心里想的,口中说的,记下来,经过整理,就是白话文;相对而言,文言文则是古代的语言记录。文章是思想文化的书面表述,语言是思想文化的口头表述;人类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而不断进化,但过去的声音无法保存至今,古代的文言也许就是古人的口语记录。君不见明清白话小说,就是说书人的脚本,就是明清时代的口语,是大众文化。至于学术著作,那是古人刻意为之,原因是当时的教育是做官教育,写好文章为科举,是举人文化,或称当官文化。二十世纪初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是社会的进步,至少使你我都能互相交流思想,使社会最底层的群众能最低限度接受教育,了解时政,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单纯去比较白话与文言的优劣,无异缘木求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23
白话文成为主流是必然的,但是用白话文彻底代替文言文就是不明智的了,这会合中国丧失文化底蕴。
第2个回答  2006-08-22
当然是一种进步。首先,白话文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白话文必将替代文言文而成为中国语并使用至今,从历史的眼光看,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其次,白话文比文言文能表达更丰富的思想和内容,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从人民的立场看,这也是一种进步。
第3个回答  2006-08-23
是必然,就是进步。白话文易于大众化,易于推广和掌握,使国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但绝不能抛弃文言文这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并要将之传承下去。
第4个回答  2006-08-21
当然是进步了

不过文言文的精华是很多的。

难道你希望满嘴之乎者也?

记得好象是在新文化运动时胡适提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