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哪个

rt
注意是建都历史最长的,安阳不是 .想问问西安是不是?西安好像是最长的,想确定一下。洛阳官方论证没有那么久 ,开封还没有洛阳长,北京……这都哪跟哪呀,(现代不算,注意历史、历史)

  【古都洛阳】
  洛阳(英译:Loyang 汉语拼音:luòyáng)
  历史用名:(“洛邑”“雒邑”“雒阳”“成周”“新大邑”“神都”“雒京”“中京”)等。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是“丝绸之路”(洛阳、西安)起始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注释: 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1. 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洛阳是其中的一个。2. 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并与长安享有相同建制,而部分皇帝更长时间留在此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虽然在对整个皇朝之影响和地位上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但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
  【十三朝古都】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朝 东都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武则天 公元690年-905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十五朝古都】
  “十三朝”古都是官方一直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最确切的说法是在“十三朝古都”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十七朝古都】
  在“十五朝古都”基础之上加上北宋、民国两个朝代。
  【三十一个朝代】依史书记载和依建都时间,洛阳先后有帝喾、夏、商、西周、东周、战国韩、秦末河南王、西汉、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李魏、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中华民国等二十三个政权,同时加上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等八个陪都政权,因此共有三十一个政权。所以,无论从建都的朝代,或者是从政权的数量,洛阳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注释:
  1.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2. 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31
安阳
殷墟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了 但是在河南的漯河发现了八千年前的骨笛,把人类文明又往前推了3000年,所以具体很难说到底哪个城市历史最悠久.暂时定为安阳吧

长沙鳖”也许历史最悠久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长沙”作为地名,有历史记载的已有3000多年,目前还无法确定究竟源于何时,但有历史记载的时间已经是现今的省会城市中是最长久的了。《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诸侯来贺,贡物中有一种“长沙鳖”,这是“长沙”地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开始规模化建城,但长沙地名究竟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要比“长沙鳖”的记载还要久远。而且长沙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也没有迁移过,这是中国省会城市中绝无仅有的。成都比长沙晚吗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周朝末年,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南京”作为城市名称却是明代的事情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有 2470年历史 ,但“南京”作为城市名称却是明代的事情。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南京城名沿用至今有586年,仍设六部等机构。南京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隋朝时期的太原才是今日的太原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太原郡为其中之一,郡治设在晋阳(不是今日的太原)。秦称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西安”作为城市名称,只有638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但不是今日的西安所在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第二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就是安定的大西北的意思。明太祖朱元璋封其次子为秦王驻守西安,秦王以唐长安城皇城为新城的基础,向外扩展,形成了今日的西安。历史上的西安叫做长安,还有过大安府(后梁)、京兆府(后唐)、陕西路(宋)、安西路(元)、奉元路(元)等不同名称。西安的前身长安的城市历史有2000多年,而“西安”作为城市名称,只有638年。“北京”这一地名604年前才出现公元前1045 年(西周),北京开始建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6 年(秦), 秦始皇攻取蓟城,蓟城为三十六郡之一。公元1368年(明),明朝取代元朝,把大都改称北平。公元1403年,明朝皇帝永乐改北平名为北京。国民党统治时期把北京改为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又恢复了“北京”这个名字。2100多年济南,明清以来才是省会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济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公元 前154年又废国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省省会。杭州在秦朝时还是海滩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历史只有62年史籍中首次出现合肥地名是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清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安徽正式建省,合肥属安徽省庐州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38年5月14日,合肥为日寇侵占,后为汪伪合肥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省会由立煌县(今金寨县)迁来合肥。省会城市名称存在超过了千年的有:南昌: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黄安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年)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广州:217年,步骘将交州治所从广信迁到番禺。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合浦以南为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一个城市为广州。“广州”名称自汉代出现至今有1770多年的历史。福州:秦置闽中郡。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安郡、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闽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郑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隋政府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州治成皋(今郑州荥阳汜水镇),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因避讳隋文帝杨坚父亲杨忠之名,将中牟县改为内牟县)、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兰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拉萨: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筑布达拉宫以夸天下,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加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即“圣地”了。
第2个回答  2009-08-31
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第3个回答  2012-12-17
洛阳
第4个回答  2009-08-31
开封——六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