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点与终点是哪?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中线工程的起点在丹江口水库,重点在北京颐和园团城湖;西线仍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在于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将有效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调动这些地区的增长潜力,扩大发展机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证。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渐突出。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华北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于协调地区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扩展资料: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将直接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按照10年建设期进行初步估算,南水北调工程近期投资将平均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年提高0.12个百分点,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

经验表明,投资中有40%可转化为消费。按2000年底的价格水平估算,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直接效益约为560亿元/年。按照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在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每年可增加约18万个就业机会。

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随着广大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企业生产结构和规模也会随之变化,一些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扩大就业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水北调: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调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水北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4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

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在丹江口水库,终点在北京。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3,建设的原因是我国南涝北旱,为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整个中线工程上有64座节制闸、54座退水闸、97座分水口和61座控制闸。

南水北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水资源支撑。工程还显著改善了沿线受水区用水条件,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状况,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改善了河流生态,加快了水源区及沿线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

南水北调在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上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带动受水区发展高效节水行业,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受水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176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受水区供水格局,成为京津和沿线不少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水北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水到渠成共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让超1亿人直接受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在丹江口水库,终点在北京。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

  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南水北调建设的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