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舍小取大的励志故事,急需类似素材

如题所述

乱侃三国——舍小得大

曹操平定汉中,直逼刘备刚刚占领的西川。刘备急请诸
葛亮商议对策。

孔明说,曹操分兵屯合肥,惧孙权也。我们如果把江夏、
长沙、桂阳三群还吴,遗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
肥,牵动其势,曹操必退兵回救其南方,如此,西川可安。

后来的情势果然如军师孔明所言,吴国兴兵,曹操只得
放弃攻蜀而回师授合肥,
刘备得以喘息,
安定了西川根据地,
并由此立国建业。

《三国》的一大看点,就是荆襄之地的争夺。江夏、长
沙、桂阳三群是荆州之拱卫。刘备一世枭雄,在曹操大军压
境之际乱了方寸。无退兵之策,不是不智,而是舍不得将三
群割给孙吴。可见贪欲乱智,中英雄刘备亦难幸免。

孔明之智无非是把事想明白。刘备集团欲三分天下,必
须联吴抗曹。荆襄之地是当时中国的腹地,是兵家必争的战
略要点。孔明借荆州之后,一直以此为诱饵,假许还吴,其
实是以此为王牌,牵动东吴踏上自己的战车,共同抗曹。

凡事须从大局着眼,为整体利益暂时放弃一些局部利益。
兵家、商家、职场从士无不知晓其中的道理,在事业、人生

的困难时期,若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得、不知舍,试图处
处得利,会处处被动、整体失利,最终受其大害。

会舍才能得,“舍得”两字在今天已被固化为一词,其
中的玄妙,着实令人思索。

舍子取势,弃子得势,这是棋局博弈常用的技法。孔明
诱使孙吴围魏救赵,自骗不过孙权集团。只是刘备集团占有
荆州之初,就一直以“借”为名,答应日后要还孙吴,如今
主动把荆州的拱卫三群还孙吴,孙吴得三群而复望荆州,能
不出兵击曹吗?

孔明之智不仅是琢磨透了孙吴,而且得利时留有余地,
让合作伙伴永远对你存有希望,永远为战略合作留有空间。

这等智慧,细想起来真是攻无不克。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78751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