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青龙山林场的相关新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重新修编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日前已经形成纲要性成果,昨天,市规划局牵头邀请市政协委员们给这个成果提建议,除了各个区县领导们关注的用地规划等问题外,委员们把新一轮的南京总体规划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市民关心的环保、交通等领域,这也是南京首次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政协委员参与。如何让南京主城变得轻盈并且环保,成为纲要成果中最为关注的技术要点。
思路:要做长三角中心城市
现行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将于2010年到期。目前,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
记者了解到,这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市域,总面积6582平方公里;二是都市区,包括城区、近郊区和六合区大部,以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4388平方公里。在纲要中,规划师们把南京城市性质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并且,城市功能中增加了“生态宜居滨江城市”的定位。
根据预测,到2020年,南京市域总人口将达1060万人左右。届时,南京的城市化水平约为86%,城镇人口约为910万人。而到2030年,南京市域总人口将发展到1360万人,仅城镇人口就达到1130万。为此,总规提出南京要发展两带一轴的发展模式,形成主城、3个副城、8个新城、34个新城镇以及未来2000个以内的村庄。
“主城指老市区,3个副城分别是东山、仙林、江北(浦口+大厂),7个新城分别是雄州、龙潭、桥林、板桥、滨江、汤山、禄口。其中,副城要独立成为城市,不依赖老城,人口均在百万左右。”按规划师的设想,照此布局,到2020年,主城人口380万;3个副城居住人口各超百万,达到国家特大城市规模;7个新城人口规模在15万人以上,以便疏散主城和副城人口;同时,每个村庄人口在800左右。
重点:欲建城市高快速路系统
总规的纲要明确,南京主城区的范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建成区),形成一个“都市区”。因此,主城区除继续加强河西及其南部建设外,还将加大南部、东部建设,将建成区扩向青龙山一线,东山将纳入主城区范围,南京南站及大校场机场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建设区。这意味着,在南京,未来将形成新街口、河西新城、南部新城三大城市主中心。
这一方面是把人口向外输送,进一步让城市变得轻盈起来,另一方面,规划提出了“枢纽都市、公交都市和畅达都市”的交通规划:未来,在都市区内任一点,15分钟可上快速路,而轨道交通也将由目前的13条增加到14条。轨道线网建成后可实现主城30分钟内通达、都市区45分钟通达。
同时,为支撑跨江发展的要求,跨江通道由现行规划的8条,调整到10条,远景还预留4条。在轨道交通方面,总规提出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由原规划13条线增加到14条线。轨道线网建成后可实现主城30分钟内通达、都市区45分钟通达。
委员关注:主城留多少人才不拥挤?
对于市民关注的南京空气质量,总规提出,未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每年要达到330天。而根据目前汇报的这些主要成果,政协委员们最关心的就是这次提出的“都市区”的概念。这意味着原来老城的人口将被疏散出去,但是否会给城市的环保工作带来压力?
来自东南大学的陈庆宁委员指出,南京疏散老城拥挤的人口和负荷,是否该有个留守人口密度的目标?
对此,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总规当中,人均按照110-115平方米的标准设计了用地,一平方公里不到1万人,是老城的疏散目标。而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的唐玉宏委员认为,一个主城,三个副城的格局,让他很担心副城是不是就会走向“仅仅是住宅区”的误区,如果这样的话,单一的生活区将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会给环境保护增加负担。
市规划局的总规编制人员介绍,这次《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将进一步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在6月份的时候将形成最终的成果,并将于7月份征求公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