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倍体小黑麦”哪个国家创造的啊?

如题所述

中国八倍体小黑麦的发明者

20世纪40年代,鲍文奎通过育种实践和基础理论的探讨,决心应用细胞遗传学理论,开辟农作物育种新途径。这一科研目标,不是偶然地、顺顺当当地确定的,而是他面对激烈的国际遗传学学派之争,做出的自主抉择。当时,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在苏联和我国受到以李森科为首的生物学家的批判。鲍文奎分析了两派的理论和争论焦点,结合自己的实践,他认为,摩尔根着力研究的由基因组成的染色体,的确是生物遗传性状传递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正是物种发生变异的内因。掌握了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利用有利的变异,便能改良作物品种。鲍文奎从普通小麦的自然发展史中得到重要启示。他深信,根据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杂种的染色体数目经过天然加倍,最后进化成六倍体小麦的途径,可以探索人工进化育种技术。这是将小麦与黑麦进行有性杂交,再对杂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人工加倍,人为地将两个不同属的物种合并成一个新物种,利用人造新物种培育麦类新作物,为发展粮食生产服务。他认为这一多倍体育种途径是有理论依据的,便大胆从事育种实践,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小麦矮生性的遗传”、“关于五倍体小麦杂种的遗传评论”、“普通小麦的减数不配对基因”等8篇论文。
1947年秋,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系化学遗传专业当研究生。通过学习和科研,他进一步认识到了多倍体育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高等植物中,至少有一半物质是通过染色体数天然加倍进化形成的。根据自然界物种进化规律而创立的人工加倍染色体数目的多倍体育种,已经成为物种人工进化的实践,可以用来快速制造新物种,培育成新的优良作物。
1950年秋,鲍文奎回国,在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攻小黑麦、大麦、黑麦和水稻等谷类作物多倍体育种。两年时间,他和助手严育瑞便获得了第一批多倍体原种。1954年,用多倍体品种间杂交来改进多倍体新物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高产优质的中国多倍体新物种成 功在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5
是CHINA
第2个回答  2013-12-05
中国呀,我们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