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的高中课文

大概2002年和2003年,我读高二或者高三吧。
那时我们用的语文课本是很大的那种。

另外,还有一本选读的课本,很是很大那种。我记得里面曾经有一篇关于写秋天的散文,是一个日本女学生写的,非常优美,急求这篇文章的名字!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不是必修!

一个日本女中学生写的!

是关于农村的抒情散文,很优美!

麻烦大家看清楚我上面的问题!!!!!!!!!!!!!!!!!!!!!!!!!!!!!!!!!!!!!

高中课本里写秋的有这些: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晚秋初冬 德富芦花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作者: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你说的我实在是没有记忆了,搜找了好久……努力找了几篇日本作家写的关于秋的文字,谨供如下,希望能弥补……

红叶 东山夷魁 沿清拢川于红叶的朱红与金黄的光耀之中,攀登着长长的石阶到神护寺去。这座寺院位于高山之上,它是一曲朱红与金黄的交响乐。金堂内有雄浑的弘仁佛像。从地藏院后面的断崖上向远方眺望。梅尾高山寺的石水院。逆光将红叶映照得净明透亮。这红叶以对岸山峦斜坡上暗淡的浓紫色为背景,更增添了华美艳丽的光辉。坐在石水院的边缘上,隔着山谷望着长满松林的山峰,想象着打那座山上升起清艳的月亮的情景。 落柿舍,二尊院,抵王寺,直指庵。嵯峨野的秋深了,在秋的情韵上增添了光彩和寂静。 我曾经访问过晚秋的苔寺。苔藓上散落着鲜亮的红叶。林泉漂荡着幽深的古拙的色调,静谧而优美。多少年了啊,这秋日的苔寺一直留在近乎废园的岑寂之中。这里淌未被一群群观光客践踏过哩! 山城的光明寺,从枫树下边穿过去的参道。 在洛东,最为有名的当数东福寺的通天桥,但那里的溪流变得没有意趣了。此时的红叶到底怎么样呢?有一年我去看了看,没有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鹿之谷的法然院。杉树高耸的幽暗而潮湿的道路。茅草茸顶的小门,出现在微微高起的石阶上头。红叶散落在本堂庭院的绿苔上,或倒映于池水之中。花儿落在本尊如来须弥坛下的石板上,石板揩拭得明如镜面。花儿在上面倒映出情影来。 诗仙堂一棵古老的山茶树,盛开着鲜花。庭院一隅的竹林旁,柿树的红叶美艳无比。传来赶猪的声音。 曼殊院的庭院,白沙铺地,苔藓,石头,松树,红叶,这些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沙和苔藓,是明朗的白色同阴暗的浓绿的对照,红叶和松树,朱红和青绿冷暖相对,这是色彩效果的高度发挥。这种鲜烈的色彩对照,再加上石头沉滞的暗灰的中间色,更显得婉静而高雅。 赤山禅院的红叶红得更加美妙动人。旁边的大池子富有“大和绘”的韵味。 大原里艳红的柿树下,耸立着陡峭的三角形的茅草屋脊,山墙用竹子编成网眼状,有的还写着大“水”字。秋风吹响了竹林。三千院红叶散落时最美。往生极乐院的阿弥陀如来两胁下,跪坐着观音、势至两菩萨。庭院内杉木林立,笼着雾霭,霜降时节,落叶铺满庭院,给这寺院增添了静寂。寂光院也是一样。 大德寺高桐院生长绿苔的庭院里,植满了枫树,一个静静的石灯笼。这座庭院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性。

落叶 岛崎藤村 一 每年十月二十日,可以看到初霜。在城里,只有冬天来到杂木丛生和布满平坦耕地的武藏野的时候,才能看到薄薄的、令人喜悦的微霜。你对这些是司空见惯了的,我很想让你也瞧一瞧这高山的霜景呢。这儿的桑园,要是来上三四场霜,那就看吧,桑叶会骤然缩成卷儿,像烧焦了似的,田里的土地也会迅速松散开来……看了这种景象,着实有点怕人哩。显示着冬天浩大威力的,正是这霜啊!到时候,你会感到雪反而是柔美的,那厚厚的积雪给人的是一种平和的感觉。 十月末的一个早晨,我走出自家的后门,望着被深秋的雨水染红的柿子树叶,欣欣然向地上飘落。柿树的叶片,肉质肥厚,即使经秋霜打过,也不凋残,不蜷曲。当朝暾初升霜花渐溶的时候,叶片耐不住重量,才变脆脱落下来。我伫立良久,茫然眺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想,这天早晨定是下了一场罕见的严霜吧。 二 进入十一月,寒气骤然加剧。天长节清晨,起来一看,上下一片白,望不到边际。后门口的柿子树叶,一下子落了,连路都埋了起来。没有一丝风,那叶子是一片、两片,静静地飘零下来的。屋顶上鸟雀欢叫,听起来比平常嘹亮、悦耳。 这是个阴霾的天气,空中弥漫着灰蒙蒙的雨雾。我真想到厨房里暖一暖冻僵的双手。穿着布袜子的脚趾也感到冷冰冰的。看样子,可怕的冬天就要临近了。住在这座山上的人们,从十一月到明年三月,几乎要度过五个月漫长的冬季,他们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三 寒冷的北风刮了起来。 这是十一月中旬,一天早晨,我被奔腾的潮水般的响声惊醒,原来是风在高空呼啸。时丽渐渐趋于平息,时而又狂吹起来,震得门窗咯咯有声。尤其是朝南的窗子,树叶纷纷敲打着窗纸,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千曲川河水,听起来更觉得近在咫尺了。 推开窗户,树叶就飞到屋内来。天气晴朗,白云悠悠,屋后小溪岸边的杨柳,在猛烈的北风中披头散发地挺立着。干枯的桑园里,经霜打落的黄叶,左右飞旋。 这天,我到学校去,来回都经过车站前的道路,遇见了不少行人。男的戴着丝棉帽,或用绒布裹着头;女人家则扎着毛巾,将两手缩在衣袖里。人们你来我往,流着鼻水,红着眼圈,有的还淌着眼泪。大家面色苍白,唯有两颊、耳朵和鼻尖红彤彤的,屈身俯首,瑟瑟缩缩地赶路。顺风的人,疾步如飞,逆风的人,一步一息,仿佛负着重载一般。 土地,岩石,人的肤色,在我的眼里都变得一片灰暗,就连阳光也成灰黄的了。寒风在山野间奔突,呼号,暴烈而又雄壮!所有的树木都被吹得枝叶纷披,根干动摇。那柳树、竹林,更是如野草一般随风俯仰。残留在树梢的柿子刮掉了。梅、李、樱、样、银杏等,一日之间,霜叶尽脱,满地的落叶顺着风势飞舞。霎时,群山的景色顿时变得苍凉而明净了。

初秋四景 川端康成 一 在比平常稍凉的水中游过泳,腿脚会显得略洁白些。莫非蓝色的海底有一种又白又凉的东西在流动?因此,我觉得秋天是从海中来的。 人们在庭园的草坪上放焰火。少女们在沿海岸的松林里寻觅秋虫。焰火的响声夹杂着虫鸣,连火焰的音响也让人产生一种像留恋夏天般的寂寞情绪。我觉得秋天就像虫鸣,是从地底迸发出来的。 与七月不同的,就是夜间只有月光,海风吹拂,女子就悄悄地紧掩心扉。我觉得秋天是从天而降的。 海边的市镇上又新增加许多出租房子的牌子。恰似新的秋天的日历页码。 二 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光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指甲修剪干净吧。 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肽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 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三 纪念大地震已成为初秋的东京一年之中的例行活动。今年九月一日上午,也有十五万人到被服厂遗址参拜,全市还举行应急消防演习。抽水机的警笛声,同上野美术馆的汽笛声一起也传到我的家里来了。我去看被服厂遭劫的惨状,是在九月几号呢? 前天或是大前天,露天火葬已经开始了,尸体还是堆积如山。这是入秋之后残暑酷热的一天。傍晚下了一场骤雨。在燃烧着的一片原野上,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乱跑之中成了落汤鸡。仔细一看,白色的衣服上沾满一点点灰色的污点。那是烧尸烟使雨滴变成了灰色。我目睹死人太多,反而变得神经麻木了。沐浴在这灰色的雨里,肌肤冷飕飕的,我顿时感受到已是秋天了。 四 能够比谁都先听到秋声, 有这种特性的人也是可悲吧! 这是啄木的一首诗歌。无疑事实就是那样。我家里有五六只狗,其中一只对音乐比一般人对音乐更加敏感,它听到欢快的音乐就高兴,听到悲哀的音乐就悲伤,它不仅会跟着留声机吠叫,还会像跳舞一样挪动着身躯,然而它一点也感受不到初秋的寂寞。动物虽然感受到季节的冷暖,但它们并不太感受到季节的推移感情。 事实上,草木、禽兽本能地随着季节的推动而生活着,唯独人才逆着季节的变迁而生活,诸如夏天吃冰,冬天烤火。尽管如此,人反而更多地被季节的感情所左右。回想起来,所谓人的季节感情,人工的东西太多了吧。我不禁惊愕不已。 据说,南洋群岛全年气候基本相同,看星辰就知道是什么季节。夏季可以看到夏季的星星,秋季可以看到秋季的星星。若是能把身边的季节忘却到那种程度,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健康啊。也没有像美术季节那样的人工季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2
高中课本里写秋的有这些: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晚秋初冬 德富芦花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作者:海子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你说的我实在是没有记忆了,搜找了好久……努力找了几篇日本作家写的关于秋的文字,谨供如下,希望能弥补……

红叶 东山夷魁 沿清拢川于红叶的朱红与金黄的光耀之中,攀登着长长的石阶到神护寺去。这座寺院位于高山之上,它是一曲朱红与金黄的交响乐。金堂内有雄浑的弘仁佛像。从地藏院后面的断崖上向远方眺望。梅尾高山寺的石水院。逆光将红叶映照得净明透亮。这红叶以对岸山峦斜坡上暗淡的浓紫色为背景,更增添了华美艳丽的光辉。坐在石水院的边缘上,隔着山谷望着长满松林的山峰,想象着打那座山上升起清艳的月亮的情景。 落柿舍,二尊院,抵王寺,直指庵。嵯峨野的秋深了,在秋的情韵上增添了光彩和寂静。 我曾经访问过晚秋的苔寺。苔藓上散落着鲜亮的红叶。林泉漂荡着幽深的古拙的色调,静谧而优美。多少年了啊,这秋日的苔寺一直留在近乎废园的岑寂之中。这里淌未被一群群观光客践踏过哩! 山城的光明寺,从枫树下边穿过去的参道。 在洛东,最为有名的当数东福寺的通天桥,但那里的溪流变得没有意趣了。此时的红叶到底怎么样呢?有一年我去看了看,没有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鹿之谷的法然院。杉树高耸的幽暗而潮湿的道路。茅草茸顶的小门,出现在微微高起的石阶上头。红叶散落在本堂庭院的绿苔上,或倒映于池水之中。花儿落在本尊如来须弥坛下的石板上,石板揩拭得明如镜面。花儿在上面倒映出情影来。 诗仙堂一棵古老的山茶树,盛开着鲜花。庭院一隅的竹林旁,柿树的红叶美艳无比。传来赶猪的声音。 曼殊院的庭院,白沙铺地,苔藓,石头,松树,红叶,这些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沙和苔藓,是明朗的白色同阴暗的浓绿的对照,红叶和松树,朱红和青绿冷暖相对,这是色彩效果的高度发挥。这种鲜烈的色彩对照,再加上石头沉滞的暗灰的中间色,更显得婉静而高雅。 赤山禅院的红叶红得更加美妙动人。旁边的大池子富有“大和绘”的韵味。 大原里艳红的柿树下,耸立着陡峭的三角形的茅草屋脊,山墙用竹子编成网眼状,有的还写着大“水”字。秋风吹响了竹林。三千院红叶散落时最美。往生极乐院的阿弥陀如来两胁下,跪坐着观音、势至两菩萨。庭院内杉木林立,笼着雾霭,霜降时节,落叶铺满庭院,给这寺院增添了静寂。寂光院也是一样。 大德寺高桐院生长绿苔的庭院里,植满了枫树,一个静静的石灯笼。这座庭院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性。

落叶 岛崎藤村 一 每年十月二十日,可以看到初霜。在城里,只有冬天来到杂木丛生和布满平坦耕地的武藏野的时候,才能看到薄薄的、令人喜悦的微霜。你对这些是司空见惯了的,我很想让你也瞧一瞧这高山的霜景呢。这儿的桑园,要是来上三四场霜,那就看吧,桑叶会骤然缩成卷儿,像烧焦了似的,田里的土地也会迅速松散开来……看了这种景象,着实有点怕人哩。显示着冬天浩大威力的,正是这霜啊!到时候,你会感到雪反而是柔美的,那厚厚的积雪给人的是一种平和的感觉。 十月末的一个早晨,我走出自家的后门,望着被深秋的雨水染红的柿子树叶,欣欣然向地上飘落。柿树的叶片,肉质肥厚,即使经秋霜打过,也不凋残,不蜷曲。当朝暾初升霜花渐溶的时候,叶片耐不住重量,才变脆脱落下来。我伫立良久,茫然眺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想,这天早晨定是下了一场罕见的严霜吧。 二 进入十一月,寒气骤然加剧。天长节清晨,起来一看,上下一片白,望不到边际。后门口的柿子树叶,一下子落了,连路都埋了起来。没有一丝风,那叶子是一片、两片,静静地飘零下来的。屋顶上鸟雀欢叫,听起来比平常嘹亮、悦耳。 这是个阴霾的天气,空中弥漫着灰蒙蒙的雨雾。我真想到厨房里暖一暖冻僵的双手。穿着布袜子的脚趾也感到冷冰冰的。看样子,可怕的冬天就要临近了。住在这座山上的人们,从十一月到明年三月,几乎要度过五个月漫长的冬季,他们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三 寒冷的北风刮了起来。 这是十一月中旬,一天早晨,我被奔腾的潮水般的响声惊醒,原来是风在高空呼啸。时丽渐渐趋于平息,时而又狂吹起来,震得门窗咯咯有声。尤其是朝南的窗子,树叶纷纷敲打着窗纸,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千曲川河水,听起来更觉得近在咫尺了。 推开窗户,树叶就飞到屋内来。天气晴朗,白云悠悠,屋后小溪岸边的杨柳,在猛烈的北风中披头散发地挺立着。干枯的桑园里,经霜打落的黄叶,左右飞旋。 这天,我到学校去,来回都经过车站前的道路,遇见了不少行人。男的戴着丝棉帽,或用绒布裹着头;女人家则扎着毛巾,将两手缩在衣袖里。人们你来我往,流着鼻水,红着眼圈,有的还淌着眼泪。大家面色苍白,唯有两颊、耳朵和鼻尖红彤彤的,屈身俯首,瑟瑟缩缩地赶路。顺风的人,疾步如飞,逆风的人,一步一息,仿佛负着重载一般。 土地,岩石,人的肤色,在我的眼里都变得一片灰暗,就连阳光也成灰黄的了。寒风在山野间奔突,呼号,暴烈而又雄壮!所有的树木都被吹得枝叶纷披,根干动摇。那柳树、竹林,更是如野草一般随风俯仰。残留在树梢的柿子刮掉了。梅、李、樱、样、银杏等,一日之间,霜叶尽脱,满地的落叶顺着风势飞舞。霎时,群山的景色顿时变得苍凉而明净了。

初秋四景 川端康成 一 在比平常稍凉的水中游过泳,腿脚会显得略洁白些。莫非蓝色的海底有一种又白又凉的东西在流动?因此,我觉得秋天是从海中来的。 人们在庭园的草坪上放焰火。少女们在沿海岸的松林里寻觅秋虫。焰火的响声夹杂着虫鸣,连火焰的音响也让人产生一种像留恋夏天般的寂寞情绪。我觉得秋天就像虫鸣,是从地底迸发出来的。 与七月不同的,就是夜间只有月光,海风吹拂,女子就悄悄地紧掩心扉。我觉得秋天是从天而降的。 海边的市镇上又新增加许多出租房子的牌子。恰似新的秋天的日历页码。 二 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指甲的光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指甲修剪干净吧。 初秋让指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肽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 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三 纪念大地震已成为初秋的东京一年之中的例行活动。今年九月一日上午,也有十五万人到被服厂遗址参拜,全市还举行应急消防演习。抽水机的警笛声,同上野美术馆的汽笛声一起也传到我的家里来了。我去看被服厂遭劫的惨状,是在九月几号呢? 前天或是大前天,露天火葬已经开始了,尸体还是堆积如山。这是入秋之后残暑酷热的一天。傍晚下了一场骤雨。在燃烧着的一片原野上,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乱跑之中成了落汤鸡。仔细一看,白色的衣服上沾满一点点灰色的污点。那是烧尸烟使雨滴变成了灰色。我目睹死人太多,反而变得神经麻木了。沐浴在这灰色的雨里,肌肤冷飕飕的,我顿时感受到已是秋天了。 四 能够比谁都先听到秋声, 有这种特性的人也是可悲吧! 这是啄木的一首诗歌。无疑事实就是那样。我家里有五六只狗,其中一只对音乐比一般人对音乐更加敏感,它听到欢快的音乐就高兴,听到悲哀的音乐就悲伤,它不仅会跟着留声机吠叫,还会像跳舞一样挪动着身躯,然而它一点也感受不到初秋的寂寞。动物虽然感受到季节的冷暖,但它们并不太感受到季节的推移感情。 事实上,草木、禽兽本能地随着季节的推动而生活着,唯独人才逆着季节的变迁而生活,诸如夏天吃冰,冬天烤火。尽管如此,人反而更多地被季节的感情所左右。回想起来,所谓人的季节感情,人工的东西太多了吧。我不禁惊愕不已。
第2个回答  2009-09-18
高中课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有一段话可以解释这一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15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
第4个回答  2009-09-15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