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引起哪个部位血管的栓塞

如题所述

    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5.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种(PhlegmasiaAlbaDolens)。

    股青肿和股白肿较少见,是一种紧急状况,需紧急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1.病史当病人一侧下肢突然肿胀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如近期史、外伤史、下肢感染史、妇女分娩后长期卧床,以及恶性肿瘤等。

    2.栓塞平面的评估根据肢体肿胀的平面体征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①小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腘静脉;②膝以下水肿,为股浅静脉;③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总静脉;④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⑤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

    3.病程的评估

    (1)全肢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①I型:病程都在3年以内,其中1年之内者占86%。②ⅡA型:病程1~10年者占67%。③ⅡB型:病程5~20年者占75%。④Ⅲ型:病程在15年以上者占91%。

    (2)局段病变:病变部位越向近侧,再通也越迟。①髂和髂-股段闭塞者,病程多在15年以上,占63%。②股浅静脉及其远侧段闭塞者,病程3年以内的占70%。

    4.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的严重后果,这是致命性的,肺栓塞的症状常见有呼吸困难、突发的胸痛等。
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可确诊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如果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有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错的话建议及时就医。
第2个回答  2019-01-21
静脉血栓的初期是腿部出现了疼痛或者压痛,经常是从小腿开始;外伤或久坐久卧后下肢肿胀,包括踝关节和足部,两腿的粗细不一样,相差较大;皮肤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发热等症状,要考虑可能是肢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表现。尤其是上述症状后,又发生了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则可能是发生了更凶险的肺栓塞。这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第3个回答  2019-03-23
肺栓塞。致死率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做好溶栓,抗凝的治疗,必要时手术取栓。
第4个回答  2021-07-02
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可引起肺栓塞、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诊断明确后,有必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