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实在哪里自杀的?埋葬于何处?

如题所述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5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垓下之战
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要把项羽一举消灭。但和刘邦约定一起出兵的韩信和彭越却没有来。项羽引兵反击刘邦,大破汉军,刘邦于是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说动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万出固陵东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六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项羽
刘邦以韩信引兵三十万为前军,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项羽引兵十万,先与韩信大战,韩信军失利往后退却,令左右两翼包夹项羽军,项羽军抵敌不住,于是往后撤,韩信趁机反击,项羽军大败,退到壁垒坚守,刘邦乘胜领大军将项羽重重包围。
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他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来到阴陵时,项羽迷路了,他去问一个老农,老农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泽,耽误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经过一场激战,项羽又往东去,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追击的汉军却有数千人。

乌江自刎
霸王别姬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项羽于是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祠墓遗址

五泉庄墓
项羽墓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霸王祠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
第2个回答  2015-11-05
自杀在乌江墓,史记记载在古谷城南,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的论断相合。(1)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那边以及
(2)在曲阜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
第3个回答  2013-12-01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有一天,项羽跟着他叔叔去赶集,正玩得高兴,忽听得前面大喊“戒严”,几百名士兵前呼后拥,把个集市封锁的水泄不通,赶集的老百姓一律被勒令跪在街道两旁,大气不敢出一下,原来是秦始皇出巡的车队打此地经过。年轻的项羽目睹了极尽豪华、威武的皇家仪仗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狗日的当皇帝这么威风!哪一天把这老儿拉下来,咱去坐坐这皇帝位(彼将取而代也)!吓得他叔叔赶忙去捂他的嘴:我的儿,这话让官家听见了,那是要灭九族的呀!叔叔项梁也是带兵出身,虽然担心项羽祸从口出,却又赞赏这小子胸有大志。

这是《项羽本纪》一开头介绍的项羽其人其事。有意思的是,《高祖本纪》也记述了一段刘邦见到秦始皇之后的感受,也是文字不多,只有一句话:男子大丈夫,就应当活出这个样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同为年轻人,同为见到皇家威仪发感叹,仔细品味,含义不一样。

项羽是一个典型的武夫,他的思维模式代表了那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中下阶层人士的心理:愤世嫉俗。凭什么皇帝让他来坐、荣华富贵由他来享?凭什么我就不能来享受这种快乐?一想起自己“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吴中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却还是眼下这般境遇,禁不住恶向胆边生,恨不得立马上去剁了那皇帝,然后坐上皇帝位,娶上一大堆老婆,坐上他的温凉车去各处转悠。相比之下,刘邦的想法可能更“文明”一些。刘邦当时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乡镇公务员,见到皇家的威仪,心中自然也是不平衡,但他首先想到的是,生命原来也可以以这种崇高的形式存在,他妈的,咱什么时候也能混到这份上就好了。

宿命乎?看到这一段,我觉得,刘邦、项羽之争霸天下的结果,其实一开始就有定数。

项羽的崇尚暴力,在战争一开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斩会稽守,得精兵8000,得以立身之本;杀宋义,确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服”的局面。这局面是什么局面?书中按表:“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但再往下发展,项羽的不善权变、多勇少谋的一面开始呈现。一场鸿门宴,刘邦装憨卖乖,把个老项弄得找不着北,竟轻易放走了这个最大的敌人;夺得大半天下,却总是不能恰当地给下面的人以分赏,弄得基层今天某人不高兴,明天某人要造反,项羽从来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那一套,不听话,杀头完事。

相反的是,刘邦从弱势做起,在自己的势力还达不到的时候,一味的退让,让项羽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有意思的是,老项打不过刘邦,竟把刘邦的父亲拿来说事,扬言要杀了老头。刘邦说,我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他杀了吃,那就给我也来一碗汤喝吧!把个项羽弄了个倒憋气!在刘邦的心目中,天下的得失和个人的亲情,熟重熟轻,他清楚的很。垓下之围,是项羽此生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四面楚歌,项羽自知必败无疑,却始终不理解上天为什么如此不肯眷顾于他这个大英雄,叹曰“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不是我打仗打的不好,而是我的天命如此。可叹又可笑!

话又说回来,项羽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01
自杀在乌江墓,史记记载在古谷城南,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的论断相合。而且司马迁是一位实践型的史学家,应该可信。但还有(1)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那边以及(2)在曲阜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