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见义”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比如: 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 A和C都有B和D。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特点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就是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呼应、互相补足、合而见义。互文的手法在古诗文中极为常见,比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月光与烟霭共同笼罩着秦淮河的河水与岸边的沙地”,上下补充合而见义。

互文主要有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和隔句互文四类。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互文手法出现在一句话中。

偶句互文(也叫对句互文),就是互文手法出现在对偶的两个句子中,文意彼此呼应,上下两句互有省略,而又相互补充。

多句互文(也叫排句互文),是指互文出现在多个相邻的句子中。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举例:云想衣裳花想容。 意即(杨贵妃)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她装扮。“云”、“花”都为她的“衣裳”“容颜”折服。

扩展资料:

成语中的互文现象

1、 风调雨顺——“风”和“雨”互换,即“雨调风顺”。意思是风雨调顺。指风和雨都调匀、适宜。(如果甲A乙B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以下相同)

2、南腔北调——北腔南调,意思是南北腔调。指南北腔调掺杂,口音不纯。

3、南来北往——北来南往,意思是南北来往。

4、红男绿女——红女绿男,意思是红绿男女。

5、残羹冷炙——冷羹残炙,意思是残冷羹炙。指剩下的冷汤汁和烤肉。

6、东犬西吠——西犬东吠,意思是东西犬吠。指四周的狗都在叫。

7、朝晖夕阴——夕晖朝阴,意思是朝夕晖阴。指或早或晚,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沉昏暗。

8、东拼西凑——西拼东凑,意思是东西拼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文见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谭汝为 互文是汉语传统修辞格之一,又名“互言”,一般称为“互文见义”。就是在上下文中各省去一部分有关词语,而上下文的语意却可以相互包含、映衬、呼应或补充,体现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特点。 首先看《礼记·坊记》的一句话:“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啥意思呢? 郑玄注曰:“‘约’与‘先’互言耳,君子‘约’则小人‘多’矣;小人‘先’则君子‘后’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讲话很简约,而且不抢先发言;小人不仅抢着说话,而且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互文可分为“本句互文”、“对句互文”和“三句互文”这三种类型。 (一)本句互文 本句互文是为了适应诗歌音节和字数的要求,把在一句诗(或韵文)里需要表述的两个事物(或两个词语),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上半句省去“汉”,下半句省去“秦”,前后互为补充,语意才可相备相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应理解为“主人客人都下马,客人主人同在船”;不然,一人下马在岸,一人独处舟中,主客二人又如何“举酒欲饮”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应理解为“烟霭月光笼罩着一河寒水,也笼罩着沙岸”;如各执一边刻板地解说就与事理相悖了。 由本句互文修辞规律进行分析,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小常宝的唱词“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就应理解为“到夜晚,爹和我都想念祖母和娘”。 “本句互文”修辞法在汉语并联结构的四字格固定语中也多有体现,例如: 打爹骂娘 山重水复 唇焦口燥 烹羊宰牛 烟消云散拈花惹草 冰肌玉骨 降龙伏虎 鬼使神差 龙飞凤舞 慈眉善目 披荆斩棘 名缰利锁 丝恩发怨 如“打爹骂娘”并不是指“打爹而不骂,骂娘却不打”,而是指“打骂爹娘”;再如“烹羊宰牛”并不指“烹煮羊,宰杀牛”,而是指“宰杀牛羊,烹煮牛羊”等。 (二)对句互文 所谓对句互文多指在对偶或大致对应的上下两个诗句中的互文见义。例如: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应理解为“从红颜(年轻时)到白首(年老时),都是弃轩冕(鄙弃功名富贵)而卧松云(隐居山林)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应理解为“惜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皆略输文采而稍逊风骚。” 对句互文在文赋中也偶有所见,例如: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上句的“东西”和下句的“南北”应合为“到处(或‘处处’、‘四处’)”,全句应理解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的家乡,到处大喊大叫,到处骚扰百姓”。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应理解为“与鱼虾、麋鹿结成朋友、成为伴侣”。 由对句互文修辞规律进行分析,如当代歌词《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就应该理解为“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说谈谈”。 (三)三句互文 三句互文较为少见,例如: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句中的“绿野(堂)”、“平泉(山庄)”、“东山”分别指唐朝名相裴度、李德裕和东晋宰相谢安退隐时的栖身之所。这三句应理解为:“绿野堂、平泉山庄和东山的风烟、草木和歌酒”。这里蕴含着作者辛弃疾的两层深意:一是用历史名相隐栖之地的风光称颂友人韩南涧隐居信州、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二是用历史英雄“东山再起”的故事激励韩南涧振作精神,以“平戎万里”、“整顿乾坤”为己任,作“风云奔走”的“平戎手”。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这是南宋覆亡后遗民节士的哀痛之作。三个四字句是典型的三句互文,理应把内容合在一起理解,就是“辇下、山中、海上的风光、岁月、心情”。在时间上,是“过去”(对“辇下”故国的回忆和思念)、“现在”(对自己隐居“山中”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未来”(对“海上”抗元复国斗争的向往)三幅画面的交叉映现;在空间上,是“故都辇下”、“山中故里”和“南海海上”三处平列对照。这样,时空的距离、沧桑的巨变、复杂的情思都凝聚在这十二个字中——“眷恋故都风光,回顾那繁华的岁月,心情无比凄怆;隐居不仕,面对故乡风光,百无聊赖地虚掷岁月,心情何等愤懑;惦念着在南海坚持抗元的志士,那里的海上风光,他们的战斗岁月,使我心向往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前三句也是互文见义应理解为“燕、赵、韩、魏、齐、楚等诸侯国多年收藏、经营的各种金玉重器”。 (四)互文的表达作用和运用原则 首先,运用互文辞格可以言简意丰,使语言简洁明快而容量大;其次,使语意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再次,对句互文和三句互文都要求在语言结构上的整齐对应,这就使互文句式在结构上具有整体均衡对应的美感。 使用互文应该注意:(1)构成互文句式,应注意达到结构形式的对称性和语意表达的互补性的结合。(2)互文应在音律需要、含义丰富时使用,切忌生拼硬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6

互文见义: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