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陶器与瓷器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器物。陶器发明在先,瓷器是在陶器自我 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料的选择,淘洗提炼,加工制泥,拉胚成型,以 及入窑焙烧等粗放工艺基本都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似密切,但从形成的 条件及内部成分的组成是截然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 1.胎土原料不同 陶土是以自然界中继以得到德南图为原料极易得到的粘土为原料,瓷土是以一种岩状矿石为原料,入窑烧结后,从胎质上讲,陶器粗松,瓷器坚致,陶器近土,瓷器近石。 2.上釉的不同 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或施以金属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性能:吸水性强、透气性强。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差。 瓷器为满釉,施以钙为助熔济的高温釉。性质是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玻璃质感强,不透气、吸水率经物理测试在1%以下或不吸水。 3.烧结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700-800度,工艺简单。 瓷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陶器: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山水爱瓷,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第2个回答  2013-10-14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1、用料 瓷器采用一种特殊的瓷土烧制而成(高岭土),而陶器用料称之为陶泥 2、声音 瓷器敲击的时候声音清脆,与敲击金属时候的声音比较接近。而陶器的声音发闷 3、吸水性 瓷器吸水率低,或者不吸水。而陶器吸水率较高 4、透光性 所有的瓷器都具有透光性,不论是薄胎瓷还是普通厚胎的瓷器在高强光下都具有半透明的效果。而陶器不论胎壁多么薄,也不会呈现透光的状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5
1、出现时期不同,陶器的出现较早,而瓷器出现的晚;
2、质地不同,用于烧制陶器的陶土相对较粗,而瓷器的陶土相对要精细;
3、烧制工艺不同,陶器的烧制工艺相对简单,烧制温度也低;而瓷器则要复杂一些,烧制温度要高;
4、器皿质感不同,陶器质感粗糙、松脆,瓷器则圆润光滑、质地坚硬致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3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1、用料 瓷器采用一种特殊的瓷土烧制而成(高岭土),而陶器用料称之为陶泥2、声音 瓷器敲击的时候声音清脆,与敲击金属时候的声音比较接近。而陶器的声音发闷3、吸水性 瓷器吸水率低,或者不吸水。而陶器吸水率较高4、透光性 所有的瓷器都具有透光性,不论是薄胎瓷还是普通厚胎的瓷器在高强光下都具有半透明的效果。而陶器不论胎壁多么薄,也不会呈现透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