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有啥区别?

如题所述

      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已经结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使用了同样的调整方式,除了山东与重庆在高龄调整上面存在差异,其他基本一致!
      当然,使用的调整方式一致,但是具体到金额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还是要稍微多一点!
      2022年养老金调整针对的是2021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部分地区会针对首次达到高龄的人员有额外调整),对于2022年1月以后退休的人员,同样会迎来养老金的二次核算补发!
      当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补发
      昨天的文章说道,8月份会针对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的补发:8月,养老金将进行二次核算,大多数人迎来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
      简单地说,2022年上半年退休的人员,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使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2021年的,而不是2022年的。
      等统计部门公布相关数据后,社保部门才会公布最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社保部门也会对使用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人员进行重新二次核算,多退少补。
      当然,经济是一直前进发展的,因此说白了就是补发养老金。
      截至目前,上海(11396)、西藏(9900)、新疆(7089)、贵州(6798)黑龙江(5865)等地已经公布了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举个例子:退休前计发基数是5000元,新的基数是5500元,那么计算养老金就会有500元的差额。假设月平均缴费指数为1,缴费30年没有视同缴费指数。
      基础养老金误差=500×(1+1)÷2×30×1%=150元。
      如果是1月份退休,10月份补发,就会补发1500元。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又是如何补发养老金的?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目前涉及到“中人”的概念!
      2014年以前工作,2014年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是属于“中人”的概念,“中人”有个10年过渡期,也就是2014至2024年。
      他们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和企业退休人员是不一样的,采取的是新老办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计算。
      比如同样是今年1月退休的人员,即使是社保部门公布了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今年也是不会补发养老金的,依然使用2014年的工资标准领取预发养老金。
      之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会补发,在于“中人”的养老金补发涉及参数太多,尤其是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在过渡性养老金中至关重要。
      而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目前是千差万别:
      有些省份的视同缴费指数与实际缴费指数挂钩,代表地区:山东省;
      有些则是固定按照1计算,代表地区:北京;
      有些省份的视同缴费指数与职务职级挂钩;
      注意:许多省份目前“中人”的养老金还没有理顺,快得已经理顺到2019年,慢的还在2017年徘徊!
      对于这些人的养老金补发,都是按照年计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