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古代史上的三次战争

如题所述

中日第一次战争:白江口战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走向了强盛。到了南北朝,高句丽已经占据了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和松花江一带。高句丽的强盛对辽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隋炀帝曾经“三征高丽”,但是没有成功。同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出现了百济和新罗两个政权,其中百济和高句丽都是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建立的民族政权,而新罗是“三韩”人建立的,是韩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不过,朝鲜史书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称为“三国时代”。

朝鲜半岛的“三国”

在三国之中,百济最弱。百济为了对付高句丽和新罗,就联合日本。而日本也试图在朝鲜半岛建立据点。于是日本大和王朝就出兵朝鲜半岛,侵略新罗,占据弁韩之地,设置“日本府”。由于日本势力较强,百济也不得不受日本的控制,向日本朝贡。在7世纪初,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掌权,他又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从此日本、高句丽、百济形成了一个联盟。

唐朝建立之初,不断派遣使者调节东北亚的各国关系。当然,对唐朝边疆产生直接威胁的是高句丽,因此,唐朝最终选择和新罗联盟。645年,唐太宗出兵东征高句丽,攻可高句丽十座城池,占据了辽东半岛,取得了东征的初步胜利。647年,唐太宗再次东征高句丽,新罗也出兵配合唐朝,而百济却趁机偷袭新罗,使得新罗损失惨重。唐朝势力进入东北引起了东北各大势力的联合,靺鞨和高句丽又结为了反唐联盟。654年,高句丽和靺鞨联军进攻唐朝,遭到失败,于是转而又进攻新罗,于是唐朝继续东征,高句丽继续惨败。660年,新罗遭到百济的进攻,向唐朝求援。于是唐朝军队在苏定方的率领下渡过黄河,直接灭了百济,并在此设立了熊津等五都督府。

百济灭国之后,其残余势力流亡日本,请求日本出兵干预。而日本也不想坐视朝鲜半岛的据点被唐朝拔除,于是决定派遣大军登陆朝鲜半岛。663年,日本派遣400艘军舰到达白江口登陆,遭到了唐朝和新罗联军170艘军舰的拦截,双方便爆发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战。最终,日本400艘战舰全部被毁,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日本势力宣告退出朝鲜半岛。此后,唐朝和新罗联军又消灭了高句丽。此后,日本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唐朝的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其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战争:元朝东征日本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在之后的几十年内,蒙古席卷了亚欧大陆,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面积大的国家。在占领了金国的辽东之后,蒙古国就不断入侵朝鲜高丽王朝,使得高丽臣服。1260年,忽必烈在漠南继位为蒙古大汗。1262年,忽必烈派遣使者通过朝鲜到达日本,要求日本“通好”,但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绝。1268年,忽必烈再次派遣使者到达日本,但是还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忽必烈又陆续向日本发出了战争的威胁。此时日本幕府实权掌握在了权臣北条氏手中,北条氏选择对元朝为敌,并且加强了对九州岛的防御。

日本对蒙古帝国的态度让忽必烈十分不满。1268年,忽必烈就准备对日本发动战争,但是由于当时朝鲜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财力支持而作罢。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朝鲜建立了“征东行省”,在黑龙江入海口建立征东元帅府,准备进攻日本。1273年,忽必烈派遣一支军队进入朝鲜,但是朝鲜还是无法提供充足补给,导致军队很快就撤出了。

1274年,忽必烈命令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东征。元朝军队很快就在九州岛登陆,日本军队节节败退。但是元朝军队不擅长于山地作战,因而无法深入九州岛。在刘复亨受箭伤后,元军撤至船上。到了晚上,发生了台风,元朝200艘军舰被毁,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元朝的第一次东征失败。

元朝第一次东征失败后,忽必烈又派遣使者到日本,但是均遭日本杀害。忽必烈十分生气,开始准备第二次东征。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了东亚大陆,第二次东征的时机出现了。1281年,元朝命令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汉军10万,蒙古军4.5万,高丽军5万和3500艘战船东征。高丽军队而先锋,但是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不久,元朝主力军队夺取了壹岐岛,之后在九州岛各地登陆。此时,日本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元朝军队没有占据便宜,依然无法深入九州岛内部。在经过一些战役后,元朝军队又退回船上,然而晚上又爆发了台风,元朝船只大量被摧毁,第二次东征宣告失败。1286年,忽必烈又试图三征日本,但是由于爆发了和越南的战争而作罢。

第三次战争:万历朝鲜战争

1588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但是由于分封不均,导致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满足自己的扩张野心。丰臣秀吉决定侵略朝鲜,之后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此时的朝鲜国内政治腐败,党争不断,给丰臣秀吉提供了可乘之机。明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刚刚经历了张居正改革,国力得到了恢复,国库充足。可以说,此时的日本正遇到了明朝100年来最强的时候。

1591年,丰臣秀吉向朝鲜发出一份国书,要求借朝鲜之地进攻明朝,朝鲜拒绝了其无理的要求。丰臣秀吉就以朝鲜不配合为由,在1492年集结了30万大军,准备以“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方式进攻朝鲜。当年,日本派出18万军队渡过朝鲜海峡,分9路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军队基本望风而逃,在3个月内,日本就占领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向明朝求救。明朝随即派遣3000军队入朝作战,结果全军覆没,朝野震动。

1492年12月,明朝任命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为援朝东征提督,之后李如松率领了4万军队渡过鸭绿江参战。到第二年,李如松就收复了朝鲜北部,日军退到汉城。此时明朝又派遣刘綎的川军陈璘的水师进入朝鲜,日本军队则狼狈不堪。日军主将小西行长便和明朝军队谈判,最终日本军队退出呢汉城,龟缩到了付釜山一带。于是“汉江以南千有余里,朝鲜故土奄然”。然而由于万历皇帝的昏庸,又将驻扎在朝鲜的大部分军队撤出了朝鲜,这又给日本第二次入侵提供了机会。

1597年,丰臣秀吉在此调集14万大军,发动了第二次朝鲜战争。明朝也随即派遣兵部尚书邢玠为总督,佥都御史杨镐为经略,麻贵为提督,第二次进入朝鲜。双方在朝鲜中部一带拉锯,使得日本的速战速决的计划未能实现。1598年,明朝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但是由于杨镐杨妒嫉,不愿和其他大将分攻,最终失败,杨镐狼狈逃亡。此后,明朝罢免了杨镐,以天津巡抚万世德为经略。此后,明朝军队分四路大军反攻,忽悠胜负。此后,丰臣秀吉去世,日本军心动摇,而明朝军队则加强进攻。最后,日军基本退到釜山,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派遣水军围攻,歼灭日军万余人,日本最终退出了朝鲜半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