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者的快乐和痛苦:了解非适应性白日梦

如题所述

探索心灵的秘境:非适应性白日梦的双重面相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白日梦的魔力吸引,那些在思绪中编织的奇妙情节,像梦境般缠绕着我们的步履和表情。想象中的笑容,街头的漫步者,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无声的故事。科学研究揭示,白日梦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心灵探索的窗口,其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白日梦,这股神秘的力量,能够提升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甚至为未来规划提供灵感。然而,当它超越了适度的界限,变成了无法控制的幻想,我们便触及到了非适应性白日梦(MD)的领域。这种过度沉迷,就像游戏成瘾一样,成为一种心理依赖,患者在虚构世界中构建出一个高度精细的角色体系,如音乐家、电影明星,甚至英雄人物。


个案揭示了MD的深度:一个个体可能在幻想中拥有35个角色,他们彼此陪伴,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些白日梦往往与社会交往、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适应障碍。患者如案例中的第二人,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联系和责任,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和学业下滑。


MD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通过幻想中的友谊、创造和安慰来缓解压力。然而,MD与正常白日梦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富有娱乐性和创造性,内容通常以虚构人物和情节为主,而后者则更为现实或愿望导向。MD的患者在深度和沉浸性上更胜一筹,难以自拔。


然而,尽管MD可能带来暂时的快乐,但长期来看,它却成为了一种痛苦的来源。MD患者往往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现实的压力、幻想的满足、现实的恶化、逃避现实……这种逃避现实的手段与酒精或游戏成瘾相似,最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尽管MD的研究尚不充分,治疗手段匮乏,但认识到白日梦的心理价值,通过现实中的愿望满足和情感表达,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白日梦并非全然负面,它能为心灵提供疗愈和自我探索的途径。但过度的、无法控制的白日梦,就像一把双刃剑,若能妥善引导,就能成为身心健康的力量。未来的心理健康领域,也许能在这片心灵的秘境中寻找到更多治疗的启示。


参考资料:



    Jayne Bigelsen等.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Evidence for an under-researched mental health disorder
    卢微、王煜. 非适应性白日梦:概念、测评及共病情况
    Somer, E. 2002.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A qualitative inquiry
    Somer, E. 2016. Parallel lives: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Killingsworth & Gilbert,2010.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Jayne Bigelsen, et al.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Evidence for an under-researched mental health disorder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