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第3节

如题所述

前边我们说了,普京所在的克格勃已经是腐败不堪,到处弥漫着一股衰败的味道,而仍在情报处工作的他,却对此是毫不知情。

期间,还被上司安排接受了一项跨国的秘密任务。当时的苏联正处于与美国的冷战期,上司给普京的任务是去找几个外国人,通过引诱和敲诈,来让这些外国人心甘情愿的为苏联工作。说白了,就是让普京物色几个好点的外国人,将他们变成自己人,然后甘心沦为苏联的间谍。

普京想也没想,立马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决定打扮成体育工作人员这样的角色。就这样,普京穿了件毛皮大衣,手里拿了块象征他身份的体育雕像就出发了。也幸亏这雕像小,一只手就能拿动,这要是再大点,他就得改为用背驮了,一上街,人们估计都会把他当成个装卸工人。

普京就这样大大咧咧的上街了,在大街上以招聘运动员的名义,联系了很多来苏联学习交流的外国大学生。对这些外国大学生而言,普京这样的人实在是在普通了,个头也不高,身体也不强壮,而且长得也不帅,一点特点都没有。

其实,之所以让这些外国大学生能有这样的印象,主要还是普京的刻意为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情报人员,得有这样的2个特点:一呢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价值的消息;这第二呢就是要让对方很快忘记你的模样。

通过这种方式,普京给克格勃招来了几个外国人,可笑的是,到后来这些外国人即使和普京同处在一间办公室,也不认识他。就这样,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普京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专门从事和人打交道的专家”。

因为普京优秀的工作能力,很快就被提拔当上了克格勃第二情报处的副处长,被授予上校军衔。可是,这第二情报处的庙实在是太小了,已经容不下普京这条雄心勃勃的俄罗斯野狼了。

一年后,普京被派到莫斯科红旗学院培训,这是他真正走上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像007那样身手不凡的特工,在现实生活中到底存不存在呢?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专门的特工培训机构,尤其是像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这方面更是重视。他们有专门的学校,专门的课本,随着这些机构的不断完善,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一种理念:特工可以培养出来,任何人都能被培养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级特工。啧啧,这个学校真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很是心驰神往啊,毕竟谁不想当一名十八般武艺的秘密特工呢。

同样的,莫斯科红旗学院就是这样的一个秘密特工培训机构。

既然是秘密培训机构,当然也就不能用自己真实的姓名了,当时的普京化名为普拉托夫,主要学习德国的相关经济、政党、体制等等一系列的课程。其实,从普京在这个学院专攻德国方面的内容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毕业后会被派往联邦德国或者民主德国。

果不其然,毕业后的普京被派往德累斯顿,就这样,开始了他在德国为期6年的间谍生涯。普京被派遣的时机正值二女儿刚出生,大女儿不足三岁,所以必须得努力工作给孩子们挣奶粉钱。

当时普京和全家人乔庄成了移民去德国定居,为了安全起见,他没有将这项秘密任务告诉家人,甚至于到后来离开德国的时候,家人也不知道。

很多人整天嚷着要出国,要去发达国家生活,你以为这些国家是你想生活就能生活的?普京在刚到德国的那些日子,就被德国的天价物价震撼到了,在苏联能买一袋面的钱,到了德国只够吃一顿饭,德国理个发的钱能在苏联买一套新衣服穿了。

啧啧,看来这人人向往的国外生活,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很快,普京从苏联带来的钱就花光了,没办法,只能带着刚做完月子的老婆找了份工作干,自从来到了德国,全家人的衣服都是他老婆一手缝制,6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期间打零工所挣得钱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和各种生活用品上。

就这样,普京白天扮演着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这样的角色,晚上就动用各种手段秘密搜集情报,到周末的时候带着妻子女儿闲逛,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去酒馆喝一杯德国啤酒,与当地人唠唠家常,吐槽一下德国昂贵的物价。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在德国生活的6年里,他从来没有向妻子女儿透露过一点有关于工作的事情。即便是后来当了总统,也从来不在家里谈论工作。在外人眼里,他是俄罗斯总统,但在他家人看来,普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丈夫、父亲,以及儿子。

这就是普京的原则,工作就是工作,家庭就是家庭,这两者绝对不能混在一起。

所以啊,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在公司受了多大的罪,挨了多少老板的骂,或者说顶着怎样的压力,也不要随意的在家里发泄出来,毕竟谁的努力不是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呢,作为男的,很多时候,我们要顶住这股压力,与其说出来让家人担心,不如放在自己心里。

人家普京可是顶着随时被德国政府枪毙的危险在德国工作生活呢,我们所承受的这点压力,又算得上什么。

1990年的时候,德古的柏林墙被拆毁,长期被美国和苏联瓜分的两个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而统一就意味着苏联的失败,普京这6年的工作也就付诸东流了,没办法,走的时候,他烧毁了所有文件,带着妻子黯然的离开了德国。

回到苏联的普京继续从事着间谍工作,因为长期处于情报侦查阶段的普京,很少接触到窃取资料,甚至暗杀他国首领的一些高度危险的任务。所以这日子也算过的平淡。

直到一件关乎他性命的事情出现。

在一次谍报工作中,苏联的派出去的14名间谍被敌国发现了,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因为一旦处理不合理,这14个人很可能就活着回不来了。可是本来应该承担这次任务失败责任的领导,却把责任推给了他的手下普京。

本来普京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种事,可是毕竟是14条人命,没办法,他只能亲自前往处理这件事。我们要知道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普京去解救这14个人的话,结局只有两种:

要么行动失败,自己和这14个人一块被杀,而他的家人除了丧失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外,只能得到一点政府的抚恤金。

要么行动成功,那么上司推诿给他的责任就落实了,他一样会被克格勃开除,甚至还有可能进监狱。

最后,普京凭借着出色的判断力,在他国还未来得及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将这14个人带回了苏联。而这件事,普京从来没有和别人提及过,直到后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在西方记者的追问下,他才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普京曾在采访的时候说过,在他从事特工工作的十几年里,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对他来说,任何行动都比不上人命来的珍贵,没有哪种事业能够抵得上一条人命。

这就是普京对生命的敬畏。

作为一个从事谍报工作十几年,从来没杀过一个人,没有一次喝醉过,除了工作要求外从来不去任何娱乐场所,甚至连理发,也是按照上司的要求,留着特定的发型。而即便是做到了这样,上司给普京履历的评价仅仅是及格。现在看来,这特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但面临着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危险,有时候即便是把命都搭上了,在上司面前也落不下好。

十几年的间谍生涯带给普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律。而自律,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前提。

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大家明知道自律很重要,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你比方说,本来打算在放年假的时候多读几本书,兴冲冲的跑到书店买上书,可是一旦放了假,早上就是起不来,晚上就想和朋友出去玩,好不容易拿起了书,又被手机上的八卦消息给吸引了去,一晃好几个小时过去了,年过完了,书就压根没动过。

你再比方说,本来花了很多钱报了健身班,打算每天下班后去健身房训练半小时再回家,可是等真正到了执行的时候,大多数人会以上班累,下班还有事情要忙,经常加班这些理由不去健身房,久而久之,都忘记了自己还有报过健身班这件事。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有想通过自律来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可是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途放弃。

其实,要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其实很简单,首先在规划的时候,给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先从一件小事做起,中途断过没关系,做好了就奖励自己,没做好呢也别自责,当这件事养成习惯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毫不费力的坚持了。

1990年的冬天,普京和家人回到了列宁格勒,因为当时的苏联处于即将解体的状态,全国经济处于一种大崩盘的状态,农民种不成庄稼,工人因为没有活干而纷纷下岗,就连间谍这种高危行业,也处于一种“失业”状态。甚至后来苏维埃政府连基本工资都开不出了,普京连续3个月都没领到工资,而第三个月底,家里是一分钱也没有了。

不过幸好,在三年前他就已经买好了房子,即便没有钱,住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我们都知道,苏联是在1991年12月份解体的,而离蜗居在列宁格勒的普京来说,只有一年的时间。那么,作为一个前苏联的间谍,在面临他曾经效忠过的国家解体的时候,在干些什么呢?普京的间谍生涯会不会就此结束呢?

明天呢,我们将为您讲述,遭遇苏联解体危机后的普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政坛的。

关闭

书籍简介

他为俄罗斯而生,他是俄罗斯复兴的灵魂,他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硬汉!他担任总统八年,使俄罗斯经济翻了八倍!他*可以被称为新俄罗斯的缔造者和舵手。当他以64.4%的高得票率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之时,竟然也饱含热泪。

其实,普京对于很多人仍然是一个谜。本书作者研究普京多年,他力求将一个鲜活、清晰、有血有肉的普京呈现给每位读者。书中资料丰富,史实准确客观,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4

发表学习笔记

叶下阳光

04-25 11:59

工作就是工作,家庭就是家庭,这两者绝对不能混在一起。自律,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前提。要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其实很简单,首先在规划的时候,给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先从一件小事做起,中途断过没关系,做好了就奖,普京,如何做好自己,一步一步走上成功

112

分享

云上太阳/p>

04-24 19:01

普京从苏联带来的钱就花光了,没办法,只能带着刚做完月子的老婆找了份工作干,自从来到了德国,全家人的衣服都是他老婆一手缝制,6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期间打零工所挣得钱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和各种生活用品上。吃的苦中苦!方知人上人!自律的人就会成功!

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