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区别

如题所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席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尤其是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是教师资格考试当中的。考查的角度较为多元化,如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秦朝皇帝制度及中央官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等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着重掌握这些史实,并且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等方式来呈现,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应用。
二、知识点呈现
(一)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
(1)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权”趋势。
(2)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3)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朝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二)秦朝皇帝制度及中央官制
1.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2)历史影响
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皇帝专制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导致暴政。
2.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
转变: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历史作用:
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
(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1.实行基础
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2.建立基础
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
3.官爵制度
分封制,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无封地,不世袭,唯有俸禄,只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其官长。
4.历史作用: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1)分封制下诸侯的王位是世袭的,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是由皇帝或朝廷任免的,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2)分封的诸侯国拥有相对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四)秦至元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
1.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军政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听命于皇帝;
两汉时期,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剥夺丞相的决策权。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汉朝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外朝制度。
魏晋至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设立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
中央机构日趋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被削弱,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第2个回答  2021-03-15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制度(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

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君主专制指的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实权,对中央内部官员的权力进行削弱的行为。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为了加强实权,巩固国家统治,而对地方进行的行为。
第3个回答  2021-03-14
秦汉皇朝都有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汉官吏“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实际上这还不一定是全部。这样多的官吏,最高统治者如何驾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如果用人得当,吏治清明,就能巩固政权,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兴旺发达。如果用人不当,吏治败坏,不但影响到封建国家的发展,也必然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地位。官吏的选用、考核,是国家政治中事关重大的问题,所以自古以来就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秦汉时期,无论选举、任用、考课、赏罚等都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秦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所以形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战国以来,在地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工商业也有了很多的发展,人们通过商品交换,接触愈来愈频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也加强了。《荀子·王制篇》记载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指中原地区,下同)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翩、齿革、曾青、丹千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结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旅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研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获粟。”照荀子的说法,当时不仅中原地区的泽人与山人、农夫与工贾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和边远地区所谓“北海”、“南海”、“东海”“西海”也有着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认为“四海之内若一家”。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与各地彼此孤立的割据状态是不相容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夏、商、周三代,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已不断加强,中原地区的各族除了个别以外,已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族,以后的汉族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的结果。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后期,华夏族又和周围的一些少数民族进行了更大规模地融合。这样,就在中国辽阔的疆域内,各民族不仅具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全国统一,才能促使历史进一步发展。
广大劳动人民是统一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封建俐据以及由此引起的几百年的纷争,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揭望统一,因为封建割据,关卡林立,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也热衷于统一,因为只有统一,才能建立一个集中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第4个回答  2020-09-21
早期的话,它是属于一种熔炉的制度,就是说奴隶社会。那么贵族拥有绝对的权力,那么封建统治呢?他跟奴隶社会他不一样,封建社会呢,更多的体现的是黄泉,嗯嘛。但是普通百姓他拥有生活生存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