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神秘的赊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如题所述

在农村,至今流传着几种神秘的特殊行业从业者,例如“憋宝人”、“赊刀人”等。

憋宝人我曾经写过,而且我们村就一直流传着宝贝被憋走的故事。

相对于憋宝人,赊刀人更为大家熟悉,因为关于他们的传说最多。憋宝人只追寻宝贝踪迹,宝贝并不一定哪里都有,而赊刀人是和人打交道,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赊刀人的身影。

什么是赊刀人?

从名字来看,赊刀人以赊账为主,货物所以刀剪为主,但也有锅碗瓢盆等其他生活物品。

他们的销售方式很奇特,卖给你东西后并不收钱(当然你给也要),而是约定一个时间他们在过来收款。这个时间并不确定,而是他们说的预言发生的时候。

赊刀人说的预言一般以某某物品会涨到什么价格,那时他们就来收钱了。这些物品以我们身边常见东西为主,比如粮食、猪肉、房子。

很多时候,他们的预言真的会发生,这就给赊刀人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

赊刀人的渊源

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赊刀人的身影,传说他们和苏秦张仪一样都是鬼谷子的传人。

传说古代他们还有一个官方名字——卜卖,靠占卜预言销售。

传说在1878年7月的《申报》中就有关于赊刀人的记载:咸丰年间,浙江奉化县来了一个赊刀人,他卖刀不收钱,只说等米价从80文掉到18文时再过来收钱。众人笑这个人该不会是傻子吧。没想到的是,到了光绪初年米价果然降到了他说的价位,老百姓们终于开始相信赊刀人说的话。而官府也派人去捉拿此人,不过他早已不知所踪了

赊刀人特点

传说,这些赊刀人有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卖的物品价格奇高,会比正常价格高几倍几十倍。

其次,他们销售都是赊账。不过这也好理解,那么高的价格现金交易的话没人上当。

再者,他们都会留下一句预言,和顾客约定这个预言成功之时再来收款。

赊刀人真的存在吗?

传说中赊刀人如此神秘,那么赊刀人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或者说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赊刀人是不存在的,而且也并不神秘。

就拿传说中有鼻子有眼的《申报》记载来看,晚清时期,政局动荡,民生凋敝,米价应该越来越高才对,怎么会掉价那么多呢?

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记载了清朝米价的变化。

咸丰年号使用时间是从1851年2月到1961年8月。按照《中国货币史》记载,这段时间的米价为1.7两银子/公石(dàn),后来十年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米价涨到了2.6两/公石(dàn),19世纪七十年代,米价回落到1.7两银子,八十年代落到1.4两银子,到了九十年代后粮价飙升,甚至达到了4两银子。

从清末米价变化来看,只有比较平稳的八十年代是降价的,降价幅度也不足20%。如果《申报》报道为真的话,那米价跌了80%,你来告诉我,兵荒马乱的粮食为什么降价了?人们不吃了?

即使《申报》真的记载了这件事,极有可能就是类似《聊斋》一类的奇闻趣事,不可能是真实情况。今天的报纸不也是会刊登一些奇趣小说吗?

再来说说今天的赊刀人。有人在网上言之凿凿的说他们那确实有类似赊刀人的销售,这话我信,因为我就亲身经历过,不过商品不是刀,而是保健品,有枕头、按摩仪一类的。

他们到了农村,找到一个经营场所,一般是当地大点的超市、药房,甚至村委会。开始他不卖,让你体验,甚至你体验送你鸡蛋。

连续几天之后,他开始收钱,并说这不是卖东西的钱,这是信任的钱,极少的钱让你带走他的东西,并且后面还会返还。

开始呢,掏钱的并不是很多。但第二天人家来了真的返钱了。之后,每天顾客要交的钱都在增加,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连续几次之后,顾客要交的钱涨到了千元,一般过去体验的人都会掏钱买,甚至拉着朋友买。

最后一次,人们交了钱,第二天再也没有等来这伙人。

赊刀人如果真的存在的话,玩的套路没有这么深,但是情况是类似的,你没拿钱,但这钱一定有人替你拿了。

赊刀人卖的东西价格奇高,他在一个地区收回一份钱他就赚了。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天上怎么会掉馅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