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任何一个组织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都应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有效控制,把影响这些过程和环节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全部控制起来,使质量管理体系整体动态有序运行,以实现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过程控制的连续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通过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组织应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可以通过对含有物流和
信息流的过程构成及特性的控制来实现过程的连续性控制,只有这一过程控制网络连续不断地运行,才能不断地保证和提高质量。
3.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经济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运行,既要满足顾客要求,又要考虑组织和社会利益。要圆满解决组织和顾客双方在风险、费用和利益上的关系问题,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以提高内外部顾客满意度。
4.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结合组织的工程项目特点,选择适当过程,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了确保有效性,应将过程展开成具体的质量职能活动,然后逐级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形成组织内每个部门可能承担以几个质量职能为主、同时又承担大量配合职能的质量责任网络,并把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接口纳入体系控制的范畴。
5.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多位一体的
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