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沙龙的活动丰富且不无趣,哪些活动既有意义又可以调动气氛?

如题所述

怎么让沙龙的活动丰富且不无趣,哪些活动既有意义又可以调动气氛?朋友邀我来答。

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我们举办的读书会已经超过80期了。最近的一期,将在国庆后举办,豆瓣上有个简介,大家有兴趣可以链接看看,无雨之城第82期读书会《论美国的民主》无雨之城第82期读书会。可能会对我们的形式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衡量一个成功的读书会,也不敢断言说我们的读书会已经成功。所以就谈谈自己的心得吧

1、一个好的读书会能带给我们什么?
知识,当然是的。但是知识点是需要累积的,我们很难仅仅通过一期读书会就能把知识传递很多出去,所以在我看来,一期好的读书会,只要能够传递参与者对于该期主题的态度就很好了。就是每个参与者都能发现“原来,别人是那样想的,和自己大不同”。这也是参与读书会与自己读书的最大不同吧。

很多人参加完读书会,会觉得似乎还不如自己回家看书要好得多?这里面既有读书会深度的问题,也可能有其个人不懂得聆听的原因。毕竟,一个人读书,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掌握很多的知识点和逻辑点。但是也很容易被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所禁锢。比如我有一点点右派思想的话,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显然是有自己角度的,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听更多人的看法,显然有利于自己更全面地去掌握这段历史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所以,我觉得好的读书会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机制,让所有参与者不菲薄自己知识量与表达能力的高地,愿意主动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极其错误的观点。

过去,我们一般只有看书、听讲座等等单向的学习方式,为何我们还需要读书会呢?读书会与这些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互动,因此:好的读书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掌握与人交流知识的方式,学会在平等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聆听他人的思想。

2、如何形成一个拥有良好分享氛围的读书会?
关于无雨之城读书会,参与的人最多的评价便是开放、朝气、民主。确实,要做到这一切并非自然而然的。在读书会刚刚开始的时候,最难的便是掌握话题的偏离,以及话语权的分配。因为在我看来,读书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只有实现了平等,才有机会形成公允表达、安静聆听、非冲突讨论的氛围。

为了做到平等,首先我想到的是开放。我比较反对答复这个问题的几个答案,比如要求对嘉宾或参与者进行筛选。我想,如果在读书会前就进行了筛选,势必造成读书会天然的不平等性,一旦交流有了不平等,最后很可能失去公允,导致读书会产生偏薄的方向。在我看来,不左不右的读书会,会更好的形成看待问题的氛围。

嗯,回到平等这个话题。虽然说,人与生俱来是平等的这个观点几乎没人质疑,但是要在活动中,实现众人的话语平等,是很难的,先不说有些人会天生自持过高,善于表达却不擅聆听,就是普通人也往往纠结于自身的菲薄,在遇到自己发言时候,往往容易胆怯。要改变个性是很难的,但是方法并非没有,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认为要实现平等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开放。一个开放的组织,可以实现各类人群的聚集,于是就有了知识结构与阅历的层次,只要你经常参与其中,就可以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总能发现自己比别人的强处。开放创造了更多的比较机会,这种比较之下,只要你参与足够多,不会有人永远低人一等,也不可能觉得你处处高人一筹。在不同的主题与氛围下,不同的人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质与优点,于是人们才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础。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这样才有了平等的理由。

在开放的基础上,环境应当设置的尽可能的平等。比如尽可能的采用圆桌形式,而且参与人员尽量围成一个圈,避免层次上的区别,不然外圈的总会天然的比内圈的人减少话语权,从而减少其参与感。

主持人的重点不是表达自己观点,而是传承上下,并尽量避免一个人表达过多,要适时打断,并及时将话语权传递给其他的人。如果读书会参与人数合适的话,可以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无雨之城随着读书会期数的不断累积,便慢慢形成了这样的氛围。争吵的现象在我们的读书会是极少出现的,更多的是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聆听他人的观点。不交锋,带着各自的想法回家各自沉淀。

我有时候挺自豪的,不仅仅是因为读书会能坚持那么多期,更多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几百人参加了我们的读书会,而且大多数人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也许很多人都未必还记得他们当初在无雨之城说过什么,但是他们会记得在这里,他们拥有与众平等的话语权。

在我看来,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传递多深广的知识,而是一个让大家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的活动,让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让参加读书会,就像喝一杯茶一样的简单,让读书并分享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这样的一个读书会。我想,这可能是很多组织者都能做到的,也许是要花些精力,但并不会太难,不是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8
一,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互相推荐。

关于是读一本书还是大家各推荐各的,我们有过讨论,后来我说还是各读各的吧,自己讲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比较有体会,读书会这个东西你没体会的话听起来就很烦了。大家同意。后来证明这样效果很好,人人都满足了虚荣心,参与欲望大大增加。

二,鉴于参加人口有一半是外籍,请大家互相适应,英语为主,外国人听到我们中国人自顾自讨论也别panic,我随后会尽量翻译,总之,请接受现实:这是个双语的俱乐部,也是个成员成色非常不整齐的俱乐部,我这么做的理由就是我觉得大部分人的生活太单调了,除了跟自己一样的正经人谁也不认识。中国人各阶层之间隔膜的厉害,这样不好玩。

三,椅子地铺随意坐卧,怎么舒服怎么来,茶水饮料自己添。我自己不愿意为了招待人而时时打断谈话。总之,我不希望创造出一个物理的中心,就像每家都有个电视墙——Why???我希望人人各得其所,沉默也不觉得别扭。

四,我个人非常反感以吃为纽带的聚会,所以不提供食物,吃饱了再来。可以带不妨碍别人的零食。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咱国人一旦吃起来,连篇累牍没个完,非常妨碍精神交流。丹纳说希腊人为啥搞出那么多精神成果就是因为每顿只吃一把无花果几颗橄榄一块奶酪,然后使劲喝葡萄酒,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五,欢迎带酒。理由见上。

六,具体方式:

我提出的惟一一个要求是,谁推荐哪本书,喜欢哪一段,就先大声朗诵;朗诵完再说话,尽情说自己喜欢里面的什么,绝对百无禁忌。

我承认朗读这个事情看上去有点傻气,但是我真的觉得朗诵是特别能体现文字之美的。写的不好的东西可经不起读。而一旦一个人开始开口朗读,众人静下来,就是一个超脱现实的舞台,戏剧之美会自己慢慢掌控全场。我见过好几次,大家开始朗读的时候会羞涩,会发笑(其实还是害羞),但是慢慢的,字里行间那种优美开始漫延出来。不管我们手边多少高高低低的酒杯,茶杯,横七竖八躺着的猫,塞满烟头的烟灰缸,——大家都会开始凝神听。

我就不讲思路了,给你献上一份优秀活动策划的“万能模板”。

在外人眼里,活动策划者衣着光鲜,掌控全局,谋定而后动,大有军师风范。只有在策划人自己的世界里才知道,活动策划是一个琐碎的细活儿,每一个成功的活动策划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1、能写:写作是活动策划最基本的技能,文案、策划、报告各类文体挥洒自如,表达清楚形象。
2、会算:基本的计算能力,活动考评指标、预算、广告支出与效果、结果报告等数据的把握。
3、会观察:细致、准确的洞察力,充分运用市场调查的方法,使活动策略符合市场需求。
4、组织:以最优化的方法调配组织可投入活动的人力、物力资源,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5、公关:过硬的公关能力、合适的公关策略可以扩大活动影响力,比如媒体造势。
6、扛得住:活动策划是个细活儿,也是个难活儿,得能熬夜(甚至挤牙膏一样)写方案,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要能随时接受类似于搬运工的光荣任务。

还有心理学、营销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这些能力是构成活动策划的基础功力,放到一场活动的具体工作中来,分散在各个工作节点,于是“优秀的能力”就能做出“优秀的策划方案”了。

对于初学者或者想快速提升技能的策划者来说,成功的活动策划最终考验的是对细节的拿捏。所以,我把以往做活动的经验总结起来,我把它叫做“活动策划的基本款”,绝大多数的活动均可以直接套入使用。

这个“基本款”把活动分为了5个过程,接下来顺着策划的思路一一罗列出来。

【第一阶段】活动最早的阶段,确定活动举办并着手组织,活动规模越大,启动时间越早,筹备周期越长。

【第二阶段】在活动确定举办之后到正式举办之前的筹备期,把所有需要顾及的细节安排好。

【第三阶段】活动正式举办的前几日,布置现场,物料、人员到位。

【第四阶段】活动正式举办期,细节多,要注意的也就更多。

【第五阶段】活动的后续整理阶段。

复杂活动可增之,简单活动可删减,这个基本款的所有要素可以灵活调整,自由运用。

最后再说一句:活动策划的成败关键在于细节,不错漏细节的策划人才能笑到最后啊。
第2个回答  2020-09-08
沙龙活动就是一个小型的聚会性质的活动,大家聚焦在一起参加一个主题活动,可以加些娱乐项目,竞猜性质的,赢的有奖励这种小互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第3个回答  2020-09-08
那得看你这是什么沙龙,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