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吃播没有市场了?

如题所述

很多人认为封的好,媒体应当杜绝这种暴食行为,也有一些人认为,不能片面的看待“大胃王”。但是毫无疑问,央视新闻批“大胃王吃播”之后,大胃王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大胃王”翻车后,吃播行业还能起死回生吗?
本来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吃播”行业就存在暴食催吐,假吃戏法,猎奇食物博眼球等问题,此次点名被批,吃播行业还能够起死回生吗?整个吃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

以大胃博眼球,假吃戏法,暴饮催吐 吃播行业乱象丛生

“吃播”这一词最早来源于韩语(Mukbang),即坐在镜头前向观众展示自己吃饭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吃播已经成为各大媒体上面的热门话题。抖音上“吃播”话题拥有284亿次播放,“大胃王”话题播放量也超过71亿次。由于观众对吃播视频的观感还是以“猎奇”为主,这也使得吃播行业乱象丛生。

中外博主中,有很多吃播都以“大胃王”为卖点,拿日本著名吃播网红木下佑香为例,身高158cm、体重47.1kg的她,胃可以膨胀到原有体积的66倍,此外还有“深渊巨口”的韩国博主奔驰小哥。吃播文化传到中国之后,也催生了很多本土大胃王,例如密子君、大胃王朵一、大胃王余多多,浪胃仙等。

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畸形审美,导致很多吃播博主弄虚作假,假吃戏法,暴饮催吐不断。而这些都被“火眼金睛”的网友揪了出来。例如UP主“孙狗子和刘老虎”就因假吃而退出了此行业;拥有70万粉丝的“cram阿强”,也被质疑吃播造假。而还有很多大胃王在暴食之后催吐,这无异于“自残行为”。

在吃播行业中,经常看到有些博主剑走偏锋。他们从不好好吃饭,也不好好吃东西,上演了花式猎奇吃法。有段时间,吃“油面包”风靡,很多博主下场吸粉。“油面包”其实就是用大方块的五花肉制作而成,令人作呕。此外还有人吃成捆成捆的辣椒,吞吃“巨型”海鲜、血肠等。具体如何,此处不细说,诸君请自行想象。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吃播行业也常常突破道德底线,黑色“吃播”盛行。例如“小网红”佩琪,父母硬是将三岁的小孩子贴上大胃王的标签,喂成一百斤,引发了全网关注。

自央视新闻发文声讨之后,媒体的求生欲很强:斗鱼回应将加强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抖音快手则回应,宣扬量大多吃可直接封号。博主们也分分钟改名求生、下架往期作品,停止高密度直播。例如,为了淡化大胃王标签,“大胃mini”已将微博昵称改为“梨涡少女mini”。

用户解压,商业变现 “大胃王”为什么能够火起来?

在各种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出现之前,“大胃王”就是一种职业,世界范围内有各种大胃王比赛,看人“吃饭”获得享受是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共鸣。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看人吃饭能够获得解压体验,通过感官刺激达到了发泄的效果。对于减肥期的人来说,看人胡吃海喝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获得“替代性满足”。另外,现代人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是人们钟爱看吃播的原因,吃是人类的本性,能过吃能够使人获得心理慰藉。

从商业角度来说,吃播的商业化路径较为丰富,除了一般的广告外,还可以通过探店,直播带货等进行变现,吃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链。

“大胃王”翻车后,吃播行业还能起死回生吗?
实际上,吃播有很多种,经过了数年的发展,美食类视频无论在任何视频平台都有了稳定的观看群。但为什么以“大胃王”为卖点的这么多?

主要原因还是“大胃王”的噱头来吸粉相对容易。吃播行业如此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门槛低。不需要什么独特的技能,对于主播自身也没什么要求,只要你能吃会吃敢吃,就能收获一批粉丝。

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相对应的,低门槛的同时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高竞争,想要成名,就得做出差异化。再加上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于是乎吃播就成为一种“大众行为艺术”。

虽然大胃王如此之多,真正赚钱的却是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头部吃播,大多的腰部和小主播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没有商业广告之前,收入完全由底薪和平台打赏而来。

澎湃新闻也曾经做过一期报道,一个普通的吃播,每个月的底薪3000元不到,加上直播的礼物,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5000-6000元,但是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如果违约,还得面临高达百万的违约金。此外,在微博上有一位60万粉丝的主播也公开爆料过这个行业盈利难,主播压力大,拿命赚钱等等。

“大胃王”翻车 吃播行业将会往何处发展?

去“大胃王”化已经势在必行。当“能吃”“瞎吃”的走不通了。根据快手发布的《美食白皮书》中显示,2019年1月1日至9月20日,快手美食垂类累计发布视频6亿条,播放时长超过800亿小时,在宽阔的市场前景下,美食吃播毋庸置疑的会起死回生,但是如何才能促进吃播行业良性发展呢?笔者这里给出些建议仅供参考。

健康饮食方向发展。与其教别人乱吃东西,不如教人如何吃好东西。在注重饮食健康的现在,合理搭配膳食,也会受到一定的追捧。例如up主徐大sao,他主要走家常吃播路线,主打美食制作与家常分享,目前在B站拥有超400万粉丝。

拓展美食边界,与其他场景相结合。吃播行业并非只有吃的多才能吸粉,以“吃”为边界转型也不少。例如大胃王密子君目前已经转型旅游博主,零食测评、探店、vlog都是常见视频主题。此外,将“吃”与场景结合也是一条发展路径。比如以办公室花样美食出圈的办公室小野、定位家庭厨男的麻辣德子都是不错的借鉴方向。

深挖“吃”经济。狭义上,“吃播”指人类的吃播,可根据用户深挖,具体细分种类可分为健身餐,婴儿餐,月子餐,儿童餐,特殊病人餐等等,广义上的“吃播”不止人类吃东西,宠物吃播也很火热。例如吃播2岁孩子石头,仅仅五个月就已经在抖音上拥有337万粉丝,专攻母婴市场。而在抖音上,带有“宝宝吃饭”标签视频的播放量超过28亿。

“大胃王”翻车后,吃播行业还能起死回生吗?
需求仍在,吃播与美食的经济盘仍然很大,根据《2019淘宝美食直播趋势报告》中显示,美食直播已成为淘宝吃货经纪的新风口,仅2018年就有超过16亿人次在淘宝“蹲守”美食直播,直播间卖出的美食同比增幅超400%。未来吃播行业经过短暂调整之后,一定会起死回生的,吃播们不应该变成一个个被异化的商品,应当乘此机会,做好转型,拥抱变化。

“草根”光环不再 直播行业还能有哪些想象空间?

那么,“大胃王”翻车会对直播造成多大的影响呢?笔者认为其实这个影响会小到忽略不计。一方面,即使没有“大胃王”,吃播行业也能有很多发展方向可供参考。而另一方面,直播行业自身也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吃播被央视点名浪费粮食,部分大胃王的视频被下架或隐藏。由主播和MCN构成的吃播也迎来行业震荡。

过去几天,抖音、快手、斗鱼等几大视频平台接连表态,将对平台上涉及浪费粮食、假吃、催吐、宣扬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将严惩不贷。当前,在抖音、快手上搜索“大胃王”“吃播”等关键词,会出现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提示。

业内人士告知AI财经社,平台正在提示相关MCN机构,近期要多配合价值观导向,避免风口上出现问题。抖音上拥有670w粉丝的吃播红人“小马吃草”,视频内容已全部下架。诸多以“大胃”命名的红人,昵称中也悄悄删去了“大胃”二字。

吃播主播也随之冲上风口浪尖。“知道消息后,在家哭了一整夜。”一位大胃王主播的经纪公司表示,“实际上,我们真的很冤枉,我们真的没有浪费粮食,不论吃什么,从来都是光盘的。”吃播,真的冤吗?

改名避险

对于主播们,变化来得实在过于突然。但行业整顿不相信眼泪,主播们很快就开始自救,行动从改名开始。

在央视点名后,主打人美、爱吃的大胃王主播“大胃mini”,改名为“梨涡少女mini”。淡化“大胃王”标签,成为这场打击下,行业采取的避险做法。诸如朵一、浪胃仙、王小鹿等人,均在近期删去了昵称中“大胃”二字。

最冤的可能是头部主播密子君。实际上,她早已经去掉了“大胃”两个字,但8月13日,密子君改名还是登上了微博热搜,尽管距离她改名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一位业内人士非常愤慨,“现在没有人愿意了解真相,大家在意的只是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我们求生欲可强了。”一位主播经纪说。

一家头部吃播MCN则强调,不希望和网上一些土味吃播归为一类。在业内人士眼中,所谓土味吃播,指的是那些单纯为了获取流量的猎奇吃播视频。

8月初快手官方发布的《哪些吃播违规?》中,详细列举了这类内容:

食用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的食品,如生吃50个鸡蛋;使用非正常器皿吃东西,如用马丁靴吃面;生吃活物,比如生吃八爪鱼、小老鼠、活蝎子;摆放大量食物饮品,短时间内吃完喝完;不雅吃播,视频封面表情夸张荒诞怪异,如一口吃整个火龙果;食用易引起低俗联想的物品,比如动物生殖器。

实际上,这类内容不仅数量众多,流量也不错。壹点灵心理专家黄晶对这种差异的解释是,“就像很多人都爱看美女跳舞,但也有人爱看人妖跳舞。”

但这类视频也是平台整顿对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18
吃播作为曾经流行过的一种形式。也许很受欢迎,但是随着快手抖音平台的逐步推广。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变了很多,而吃播呢,很多是造假。而且也没有什么美感。所以渐渐的就被市场所 淘汰,这也是。生存的法则吧,适者生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10
因为那种做法是食品浪费,严重违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触碰了八项纪律。所以,粉丝不去关注,平台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