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焦虑从何而来?

高中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大学,那时候反而很快乐。到了大学没有人约束反而越来越焦虑,那这到底从何而来呢?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很深的焦虑或焦虑情绪之中,抑或是学业上的困扰,抑或是生活中的问题,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同学陷入一种迷茫与不知所措的局面。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 到外地读大学,第一次去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 没有人亲人的陪伴与照顾,一切都要靠自己,因此难免会产生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
有的大学生是第一次住校,发现要跟陌生的同学住在一个宿舍,生活习惯不同,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难免会因此感到着急、忧愁。
归根结底,学习才是大学生最应该做的事。但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状态是老师、家长在后面看着学、逼着学、帮着学。而他们到了大学之后,突然自由了,没人管没人问,学与不学、学多学少完全凭自己自觉。虚度光阴的行为短时间内给他们带来了一点快乐,但时间长了却会让他们陷入恐慌不安的焦虑中。尤其是当各种考试扑面而来,又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焦虑感往往更加严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大学生可能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的就业方向感到焦虑,考研还是就业?是多做兼职积累工作经验更有利于就业,还是好好读书、多考一些证书更有利于就业? 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焦虑的源头。。


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以上这些焦虑。引发焦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实这大都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不安,或者是对过去应该做 而没有做的事可能导致未来出现危险的不安。
为了减少内心的不安,很多大学生努力地做出改变 去加入各种社团、去参加各种比赛、去做兼职、去谈恋爱、去实习、去考证,慢慢地,他们发现自己掉进了更大的陷阱 :内卷。因此,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努力。这似乎是一个周而复始、无法停下又毫无成效的怪圈。
在找到目标之后,请释放你的耐心,对你的目标保有一种延迟满足的心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购物车可以一秒清空,但成长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说服自己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拘泥于一朝一夕的进退,给自己留一些耐心慢慢进步。
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的目标,每天跳一跳,保持住自己的耐心,长此以往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变化。
希望在彼此成长的道路上有实现目标的欣喜,也有求而不得的沮丧;有一往无前的奋勇,也有不知所措的迷茫;有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有默默无闻的孤独。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算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5

也许有些人认为大学时光是很轻松,很美好的,当你上了大学,你才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学生也面临着许多压力。


1、学习压力。也许有人和你说,大学不用好好学习,及格就行,不及格还有补考。我只能说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你根本不知道学习好能带来什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学习好,你就可以拿奖学金,你学习好,老师就会关注你,认识你,有什么好的资源先想到你。你要是科科只是及格,老师不会关注你,你也就这样一直半吊子了。就像我知道的,今年有个学院毕业生,有公司去他们学院招聘,老师推荐的一些学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直接推荐到公司去上班,一般公司也都会要,那你就不用天天跑招聘现在去应聘了。

2、人际关系压力。有部分大学生就有这方面的困扰,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太差,明明都是同一时间认识的,为什么到了最后,他们玩一起去了,而你却什么朋友没有交到?也许是他们和你没有共同的兴趣语言,或许有别的原因?不管怎么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有压力,我有几点建议。真诚,要以诚待人,只要你真诚对待别人,就一定会有回报。倾听,倾听比表达自己更重要,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人更容易获得友情。主动,如果别人不主动和你说话,你可以主动和他们说,你好,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学会赞美别人,你想想别人赞美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同样,你赞美别人,别人和你也是一样的感受。

3、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考研还是去找工作。考研怕自己考不到自己想去的学校,怕家里人反对。找工作怕找不到,怕找到的工作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怕自己时间长了会讨厌+_+*这份工作。

4、感情问题。舍友交了男(女)朋友,你是不是羡慕?在你自己去超市买了好多生活用品,要从超市拎会宿舍,那么多,那么累,会不会想你要是有个男朋友会怎样?当你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又不能向父母闺蜜倾诉时,想不想到自己的另一半?

5、外部环境影响。看着舍友,同学,去参加各种比赛,拿各种奖项荣誉,看着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划,目标,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好没用啊,什么都不知道,学习不如人家,长得不如人家好看,不向人家那么会说话交际......

大学生的确面临很多问题,可是不能一味抱怨,而什么都不干,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习不好就好好听课,多问学霸,老师问题;没有男(女)朋友,就努力充实自己,等待那个人得到来......

第2个回答  2019-07-02
也许有些人认为大学时光是很轻松,很美好的,当你上了大学,你才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学生也面临着许多压力。

1、学习压力。也许有人和你说,大学不用好好学习,及格就行,不及格还有补考。我只能说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你根本不知道学习好能带来什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学习好,你就可以拿奖学金,你学习好,老师就会关注你,认识你,有什么好的资源先想到你。你要是科科只是及格,老师不会关注你,你也就这样一直半吊子了。就像我知道的,今年有个学院毕业生,有公司去他们学院招聘,老师推荐的一些学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直接推荐到公司去上班,一般公司也都会要,那你就不用天天跑招聘现在去应聘了。

2、人际关系压力。有部分大学生就有这方面的困扰,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太差,明明都是同一时间认识的,为什么到了最后,他们玩一起去了,而你却什么朋友没有交到?也许是他们和你没有共同的兴趣语言,或许有别的原因?不管怎么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有压力,我有几点建议。真诚,要以诚待人,只要你真诚对待别人,就一定会有回报。倾听,倾听比表达自己更重要,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人更容易获得友情。主动,如果别人不主动和你说话,你可以主动和他们说,你好,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学会赞美别人,你想想别人赞美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同样,你赞美别人,别人和你也是一样的感受。

3、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考研还是去找工作。考研怕自己考不到自己想去的学校,怕家里人反对。找工作怕找不到,怕找到的工作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怕自己时间长了会讨厌+_+*这份工作。

4、感情问题。舍友交了男(女)朋友,你是不是羡慕?在你自己去超市买了好多生活用品,要从超市拎会宿舍,那么多,那么累,会不会想你要是有个男朋友会怎样?当你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又不能向父母闺蜜倾诉时,想不想到自己的另一半?

5、外部环境影响。看着舍友,同学,去参加各种比赛,拿各种奖项荣誉,看着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划,目标,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好没用啊,什么都不知道,学习不如人家,长得不如人家好看,不向人家那么会说话交际......

大学生的确面临很多问题,可是不能一味抱怨,而什么都不干,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习不好就好好听课,多问学霸,老师问题;没有男(女)朋友,就努力充实自己,等待那个人得到来......
第3个回答  2019-07-02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认知的原因是考试焦虑的决定因素。学生是怎么看待考试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后 我 会怎么样,考得好了会怎样,考得不好了会怎样,想这些想得越多就越焦虑。第二是信心不足,对自己没底。他不知道他哪一部分学的好,哪一部分学的不好,心里没底,自然考试时就紧张了。再一个就是负面评价。家长会经常这样问学生: 就你这样的能考上 学校吗, 说的多了,孩子就会顺着家长的思路这样想: 哦,我考哪也考不上~ 因为这是您说的呀~第三就是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在心理学上又叫做气质类型,其中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等。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恐惧,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调整的。再一个和考试相关很大的就是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得不够充分,考试时必然会紧张。最后就是身体的状

其次,我们再从学校找原因。学校对于学习,对于考试肯定抓的很紧了。而这,不也正是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引起焦虑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压力。我们天天说大学生就业有多大的压力,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这样,孩子就容易对社会产生恐惧情绪。而学习、考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最终进入社会吗

4.创立一个有规律的的生活习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秩序感的养成,而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作为家长,我们要适度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6.积极的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孩子的成绩是在学校里提高的。我们只有和老师,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更明确我们的教育方向

8.别做盲目的的预测。有的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能考上什么或你考不上什么。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明确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要同孩子、老师共同商量,然后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确定我们应该怎么做。

9.不埋怨别人,能努力的只有我们自己。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不要随意的加以评论。因为你的评论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就会根据您的评论来判断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是考好了,还是没考好,我们能控制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10.别搞特殊。快到考试了,有的家长的做法突然改变了,比如平时不接送孩子的现在开始用车接送了,平时吃的很一般的家庭,现在忽然吃的好了。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影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状态。那我们也就保持一个平常的状态就是最好
第4个回答  2019-07-02
1.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入学后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茫然无措,产生失落感、压抑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2.由于自我认知失调而产生的郁闷焦虑。有些学生在中学时多是学业上的成功者,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对自我的认识往往高于实际或别人的评价,由此产生自傲心理,表现为清高自傲,或盛气凌人,或过分地争强好胜。当这些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时,强烈的自尊与失落相冲突,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消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表现为胆小退缩或自我封闭。
3.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的学习焦虑。面对着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的同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学习焦虑。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减弱,记忆力明显下降;晚上难以入眠,大脑昏昏沉沉;整天心慌意乱,茶饭不思,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精神上焦虑不安等。
4.由于难以协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由于大学生身处异地,更渴望交往。但如何与来自天南海北,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修养和个性各异的同学交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冲动、急躁、嫉妒、猜疑、社交恐怖等现象,随之出现难以排解的焦虑感、压抑感、孤独感。
5.由于交友心理困惑而产生的情感焦虑。青春期的情绪和情感不稳定,使大学生渴望被爱和被异性关注的情感难以遏制,他们找异性伴侣,谈情说爱几乎成为时尚。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深,加之影视、网络等对性爱的过度渲染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对待爱情与友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诱发出的心理冲突导致情感焦虑,一旦失控,就会以病态的、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