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单位跟一般事业单位有啥区别?

如题所述

参公事业单位跟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在于:除了名义上该单位的性质还是属于事业外,其内部的人员编制、经费渠道、人员管理等,均与公务员类同。一句话,所谓的“参公”,就是指该单位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受《公务员法》调节。
以参公事业单位为例:人员的工资不再以职称而晋升,而是以职级而晋升;原先的什么中级、副高或高级职称一经“参公”一律取消,只能以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的名义。再有,如果工作需要,参公人员可以直接调动至政府机关工作,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其身份的“参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9
首先,是身份的差别。公务员属于公务员编制序列,参公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序列。
其次,是执法的差别。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具有执法资格,而事业单位人员无执法资格。
再次,是收入的差别。三者都属于体制内职位,都是财政供养人员。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属于财政100%财政供养,而事业单位人员财政供养则各不相同,有全额100%财政供养的公益一类事业人员,也有差额财政供养的公益二类事业人员,还有自收自给的事业单位人员。
未来发展主要可以从从政和从商两方面进行说明:
从政上:在现有体制内,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是正规军。他们从省级机关以下的办事员、股长、科员、科长、副局长(副处长)、局长(处长)。省级及以上机关的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副调研员)、处长(调研员)、副厅长(副局长)、厅长(局长)。一般来说体制内公务员要进行定岗,定岗后3年一调。公务员一般从政前景广阔,且进入一定级别后不同单位之间可互调。而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上分为管理类岗和技术类岗。技术类岗13级-14级最低,7级进入高级职称岗,享受副处级待遇。管理类岗6级享受副处级待遇。
从商上,严格来讲三者均不能从商。但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可以例外,主要是指研究所和高校部分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自身专业能力,担任部分商业机构负责人。
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比较复杂,因为本身其有一类、二类公益事业单位,还有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基本靠齐公务员,但是房子、小孩读书等方面可能有差别。二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因为收入有部分自配权,所以收入上比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高点。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如报社、电台、彩票站点等,收入待遇基本比肩公司。
第2个回答  2017-11-27
参公是纳入地方的行政编制的。
参公管理的事业编
是参照公务员的待遇和标准进行管理(
局限在本地区的人事部门内);
事业单位是以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标准进行管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