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敏感自卑的人,越在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

如题所述

在心理学上,对于小郭这种过分爱面子的人,往往会将其定义为“敏感自卑”。因为越是敏感自卑的人,越是在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为了维护面子,总是会罔顾自身的真实能力、需求和感受,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委屈自己去做一些力所不能且违心的事情。

小郭正是因为太敏感,太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会上赶着去给别人帮忙,可结果换回的是什么呢?人人都把他当做免费的“便利贴”,最后把自己累得半死不说,还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迟早有一天会弹尽粮绝。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此话确实不假,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存款不多的男人为了娶个老婆,将婚事大操大办,最后却导致生活捉襟见肘,连吃饭都要出去借碗米;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家资金有限的企业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豪华,不断地花大钱搞装修,结果却深陷困境,无法自拔。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生而为人,有谁能真正做到不爱面子呢?一个人可以爱面子,但绝对不能死要面子。要知道,即便我们在他人眼中再有面子,也不过是虚伪的假象,好比水中月和镜中花,纯粹自欺欺人罢了。

总而言之,敏感于面子是一种心理疾病,得治!治愈这种心疾最关键的一步是,坦然面对和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全知全能是上帝的差事,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必强撑起这份责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已然是善之极致。有时候,我们也要允许自己能力有限,允许自己做不好或是做不到某些事情,并发自真心地原谅自己的过失。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彻底放下“旁人眼中出色的我”。既然敏感于面子让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极度疲惫的状态,那我们就必须反思,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迎合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向其讨要肯定、认可和赞美了。

鲁迅先生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敏感于面子的人,是时候走出自我营造的虚幻宝塔了,当我们鼓起勇气面对生命中的阴影和不足时,我们头顶的阳光必定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也将少苦增甜。

敏感就是否定自己,自舔伤口

宋心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每次她和朋友打电话,如果说到中途,朋友临时有事要先挂电话,她都会为此胡思乱想一番,最后弄得自己心神不宁,同时也让朋友小倩受困扰。有一次,朋友小倩因为家里有急事匆匆挂了她的电话,结果第二天就收到她的一条短信,“我昨天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咱俩在电话里的聊天内容,你是不是因为我说了一句‘最近你好像长胖了不少哦’,生我的气呢?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不该说这种话惹你不开心,你原谅我好不好?”

看完短信后,小倩有些莫名其妙,心想,昨天的谈话不是很愉快么?她并没有说错什么话,我也没有不高兴呀!当下小倩立马回了一条短信给她,请她务必不要多想,并表示对她绝对没有任何不满。

同样的一幕,上演了很多遍后,小倩再也不敢轻易挂她的电话了,不然她肯定又会回过头分析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话,然后找出可能的蛛丝马迹来向小倩道歉。

就这样,小倩始终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彼此的友情,生怕伤害到敏感多疑的宋心恬,使得她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武志红在《我们都是受虐狂》一文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女子,女子的父亲是一个大酒鬼,在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不仅要忍受醉酒后的父亲对她的残酷打骂,还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照顾父亲。在她的意识层面,她十分痛恨自己的酒鬼父亲,并且发誓长大后一定不会嫁给一个喜欢酗酒的男人。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在她成年之后,她所交往的几任男友全是酒鬼,即便有一开始不是酒鬼的,在和她朝夕相处之后,最终也变成了酒鬼。

对此,武志红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在他看来,女子在重复童年时代所受的痛苦,她渴望借由这种痛苦去抚慰幼时那个脆弱无助的自己。

宋心恬虽没有一个酒鬼父亲,可她喜欢否定自己,然后自舔伤口的“受虐”心理和武志红笔下的那个女子惊人的相似。其实,归根结底,这种喜欢被痛苦喂食的敏感性格,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孩童时代的创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自恋的,在他们的意识里,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全部“拜他所赐”。比如,当父母亲近他时,他会认为,此时的“我”是一个“好我”;当父母不理他时,他会认为,此时的“我”是一个“坏我”。

宋心恬小时候甚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夸赞和肯定,这种体验直接导致其敏感心性的形成,如果一件事情没做好,她就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如果朋友流露出一丁点不悦的神色,她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好,说错了话或是做错了事儿。小倩只不过是因为有急事挂了她的电话,她就为此左思右想,坐立不安,真难想象,如此敏感脆弱的她,又该如何熬过错综复杂的人际浪潮?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宋心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经常将“我不行”“是我不好”“我不能”等话挂在嘴边,时间一久,这种心理暗示会像疯长的野草一样,占领他们的每一处心房。可见,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这样的悲观情绪所笼罩,就很容易变得情绪低落和忧愁满怀。这样的人遇到任何挫折和人际纠纷,总会忍不住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不断地讨伐自己,责怪自己,渐渐地,他们就会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或是厌恶自己而不愿意和人来往,一个人与世隔绝地生活着,顾影自怜,暗自神伤。试问,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尽情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呢?留给他们的只会是无尽的灰色阴影。

高尔基曾说:“反省是一面晶莹透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一个人的反省能力强,的确能帮助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可敏感的人败就败在过度反省上,他们总是用放大镜来审视自己的心灵,可自身又不具备与此匹配的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

为了能从“自我否定”的阴影中走出来,敏感的人最好给自己多注射一些自信的血液,果断拔掉心底的怀疑和不确定,重新开始自己与外界的自由联通,让明媚动人的阳光重新洒进潮湿阴郁的心屋。

如果总在乎别人怎么想,那就别活了

读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的人,应该都知晓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文笔的幽默和思想的独特性。王小波先生在插队的时候,喂过猪,也放过牛,在他看来,即便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

“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句话描述的是在没有人的管制安排下,猪和牛浪漫自由的日常生活。人来了以后,它们的幸福生活彻头彻尾地发生了改变,对于牛而言,它的最高使命成了埋头干活,而猪呢,则要拼了命地长肉。

就在大部分牛和猪都默默地接受这种命运后,有一只猪却颇有些与众不同。这只四五岁的肉猪,长得又黑又瘦,两眼还炯炯有光,它像山羊一样敏捷,纵身一跃就能跳过一米高的猪栏。不仅如此,它还能像猫一样,轻快地跳上猪圈的房顶,总之,它就是不愿意安安分分地待在猪圈里,总想着到处闲逛。

为此,王小波先生特别偏爱这只猪,经常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饱了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去喂别的猪。每当它吃饱了,它就跳上房顶晒太阳,有时兴致一高还会模仿各种声音,如汽车响、拖拉机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一般来说,敏感自卑的人更能够很快的接收到外界的很多人和事物的反应,所以才被称为敏感自卑的人。他们比普通的人更能接收到外界的反应,而自卑的人更容易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感到触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神经性官能症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多少都有一些神经性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的现象。神经性官能症的人就是典型的容易有敏感自卑的表现,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很容易因为他人的一些想法就将问题强加到自己的身上。而高敏感族经常很容易自卑,和自我否定。他们需要通过外界的高度的认可来充实自己内心的缺失与不安。

二、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自卑的人因为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对外界做出过度的反应,内心总是很容易焦灼与不安,外界的一定风吹草动都很容易让他们风声鹤唳。

三、内心的不充盈

内心充盈和满足的人很容易获得内心的平和,让自己在面对外界时,有足够良好的心态面对外界纷纷扰扰,而内心不充盈的人则相反,他们内心的自我人格不满足感,让他们无限制的向外界寻求安慰和平衡,所以就会很容易在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日本著名作家曾经有一本书叫做《钝感力》,是指人们迟钝的能力,告诫人们不要高敏感的生活在如今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中,这非常适用敏感自卑的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