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表电量和分表电量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通常我们认为总表电量=各分表电量之和。但实际上总表电量=各分表电量之和+线路损耗。由于线路有电阻,所以不可避免产生线损。由于从供电单位到用户网线路较长,一般会有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的线损,而即使在用户范围内,由于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拉线较远,在总表与分表之间形成一个用电线路网,也会产生线损,增加了用电量。再有一些公用用电设施(如楼道照明灯)一般也接在公共线路上,由于缺乏管理也会产生很大浪费。再如线路老化,也会增加线损。这都是造成总表与分表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根据《JJG307—1988电能表检定规程》要求,一般民用表为2.0级,也就是说电能表计量准确度在±2%范围,基本误差认为合格,例如用户用电量为100千瓦时,而电能表显示为98~102千瓦时之间均为合格。如果总表稍快,为正误差,而分表稍慢为负误差,就会产生总表与分表之间的误差,日积月累,就造成总表与分表不符。潜动通俗讲就是指用户不用电时,电能表仍然走。这通常是由于电能表元件安装不对称造成的。国家规程中对其有明确要求:一般在加载80%~110%额定电压时,电能表转盘的转动不超过1转。由于许多电能表使用时间较长,或使用前未经计量检定,因而常有电能表在用户不用电时,仍缓慢走,超过一转甚至一直不停,这也可能造成总表与分表不符。此外许多电能表由于密封不严或破损、内部进尘土等,卡住磁盘,造成电能表在大负载下能转动,而小负载则卡盘的情况,这种偷停现象也是电能表计量不一致的一个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