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义务教育?

如题所述

义务教育是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其实这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年限制为九年制,即又称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但中央领导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斐然,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利用25年时间实现了全面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利用短短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处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教育性质

1、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统一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7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对全体公民在一定年龄段内接受的基础教育。它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中国,义务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根据《义务教育法》,中国公民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即完成九年级的学业。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和全面发展,包括语言文字、数学、科学、体育、艺术、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义务教育的实施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教育资源、规划师资配备等方式来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的受教育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