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越长大越不自信?

如题所述

因为小时候都是父母帮你解决问题,而没有从小有意识的培养你独立的能力。长大了等到你自己独立面对很多事情时惊慌失措而处处碰壁,感到 挫败感很强,不自信。如果从小不是那么的娇生惯养,从小学着独立,长大就不会那么自卑了。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不可能事事给你弄好,更多的需要自己独立解决。不要怪父母,自己多努力吧,在社会上历练五年左右差不多就会很成熟了,对一般的事情都有独自解决的能力。要多学习,交一些可靠的朋友,你需要独立也需要有智慧的人引导你,帮助你。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8
小时候需要处理的事不多,随着不断长大需要处理的事越来越多,而自己见解认识不够,于是就感到处理不了,不知道怎么做,不自信,这是人生的一个成长阶段,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对于事情,认真分析情况,分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拿出好的措施去做,自己敢对自己负责,对于问题敢分析原因得出一个好的结论解决,学习需要的知识,总结经验教训,走走听听看看,读些想读的书资料,读时有思考有质疑,有自己人生思考感悟,有自己见解,事情拿出措施或结论做好准备心里也就有底有自信了,对于人,随着经历的增加认识的增加也就有自信了,敢去做。
第2个回答  2018-12-08
以前做一档电视节目,一个女孩向我诉说她的“不快乐”。
她30岁,非常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工作也不错,是很多女孩子羡慕不已的对象。但她说自己每天都活得特别地紧张和焦虑。“我一点都不快乐。”
为什么?我问她。
“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没用,我觉得不论我怎么努力,我妈妈都不开心,她总觉得我没有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我非常地不自信………
“生病了,也要咬牙忍着去工作;要对所有人都谦和,要对领导如何如何,要对朋友如何如何,不要考虑你自己”
我一直是按照妈妈所说的方式去做的,但我真的越活越觉得不快乐。”
其实这个女孩8岁时,妈妈就去世了。从8岁起她就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学习一切,内心一直特别恐惧。
“我特别害怕别人否定我,因为别人否定我就会讨厌我,讨厌我就会攻击我,没有人保护我,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够让老师喜欢我:我必须要努力上进,学习成绩好。我也在想怎么能够让同学们不欺负我:我必须得让他们觉得从我这里获得了很多的东西。”
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委屈了?是不是对谁愤怒了?这些她完全不敢表达。
其实,很多人在婴幼儿时对妈妈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饿了,然后妈妈说 “来,宝宝,妈妈给你去做好吃的” ;你不高兴了,“来,妈妈哄一哄你?”
如果妈妈很好地呼应了你的情感,我们就会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妈妈没有,而是你要观察妈妈是不是高兴?是不是情绪稳定?如果她稳定高兴,那我就稍稍地表达一下自己。
如果她不稳定,我饿了也得假装忍着。我不高兴了,也要假装特别开心,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伤心。
恩里克特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自体,真实的自己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真实的那一部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委屈和愤怒会占据我们的心,这种情感会伴随影响我们一生,长大后的个体就是极为不自信的。
如果你不能表达真实地自己,那生活会怎样呢?
你会完全没有生活,就像一个人永远在一个跑道上不停地奔跑,心,最终会累死的。
“一旦触碰一件新的事情,我就会惹麻烦”
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经熟悉的事情,还包括对自己没有从事过的事情的一种预估,这种对于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形成于小时候。
当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东西时,一拿起勺子,结果洒了一身。
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怎么这么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给你洗衣服,
第3个回答  2018-12-08
所处的圈子不同,上学的时候,往往都是通过学习成绩也彰显自己的能力,所接触到的都是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你只需要负责学习就好了,越来越长大,眼界越来越开阔,身处的环境在不断像外扩大,所谓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见过很多很厉害很成功的人,再也对比自己,总会有一些自卑感,这个社会带给人们的心理生理压力太大,会让人在这个环境中越来越不自信,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第4个回答  2018-12-08
小的时候什么都听父母的老师的,没有太多主见 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受了挫折一次又一次,就对心理产生的不平衡。 做错过的事就不敢再去做同样的事,就好比爱情。 受了一次打击就不想再收到伤害。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经常放松自己。因为越长大拥有的越多,考虑的也越多,害怕失去的就会更多,所以就越会顾忌这些,所以就越胆小.